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一个是静止的“凝固的音乐”,一个是跳动的视觉艺术,这一武一文,似乎是格格不入。然而,当它们作为审美对象时,二者又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具有风格美、结构美、色彩美等多重艺术形式美。
从客家民居建筑与山水、花木等周围环境组成的一幅幅颇具诗情画意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客家民居建筑的总体规划与绘画艺术中的构图具有一定相似性。客家人兴土动木之时先要相宅,择吉地,十分讲究风水,认为:“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所以,选择在青山绿水中建楼,有随坡就势的特点;同时,又有对水的需求及对水的防范,连天上的雨水也被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它流入自家庭院,将自身与大自然相互映衬,使其不孤立。客家民居与山与水关系密切,高大的身躯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十几米高的建筑墙身没有任何装饰的“空白”,正像山水画中的留白,自然也就具有了与绘画艺术中构图讲究主与次、高与低、疏与密等方面的相似性。
客家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不仅注重传统的中轴对称,还特别突出以家族为中心的“祖堂”。大多客家民居把祖堂安放在内院的中心,使人一进入其境内就看到它显突的位置,成为视觉的焦点。人们可以在此举行庆典、祭祀活动或在院子里散步、玩耍;同时这里又是交往和团聚的空间,供家人亲朋好友围坐谈心、咏诗作画;还是联系四面房屋的交通空间,满足家族公共活动的需要。围绕厅堂,一个又一个大小均一的房间简单地重复着;卧房、楼梯、窗门和公共空间如内院、天井等也都是沿着中轴分布的,且排列规整。这样的排列组合不仅可以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室内空间的不足,相当于拥有了中央露天大厅功能。就连明确而有节奏重复的柱廊、门窗,设计者也十分注重它的实用性,使空间的统一性得到平衡,完整性也得到充分的表现。这种把祖堂处在核心位置,主次分明的空间布局,一方面是客家人崇敬祖宗的突出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客家民系想象力丰富、思维概括力极强的体现。它注重主题与整体的谐调,其艺术形式符合人们最广泛、最基本的美感,与绘画艺术中通过主题照亮艺术构思,从而使作品获得内在的完整性是一致的。
客家民居外观上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为单一,如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多是黑瓦、黄土身,广东的梅州围龙屋色彩效果多是以黑、白、灰的层次呈现。因为, 客家民居建筑的取材单纯为砖、木、石,不论普通人家或是官府门第,都一律使用黑瓦和夯实的泥土,都保持土、石等纯质材的质地感,而不施丹青,门楼、门罩的砖雕也不以多色勾画,隔扇、梁架的木雕也保留木质纹理的天然色泽,处处显现出质朴的自然美。它没有藏北建筑那绚丽多姿的色彩,没有南国建筑金色琉璃瓦那耀眼的光泽,但简练的设色,明亮的对比,使其单调中蕴涵着丰富,厚重中透着轻盈,体现出单体建筑本身色彩的简洁、朴实无华的美。它利用了色彩冷暖对比,让整个环境亲近自然、师法自然、得之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这一点,与绘画艺术的色调有异曲同工之妙。
绘画艺术与客家民居建筑艺术外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追求高质量的空间环境, 精美的结构及素雅的色彩效果,这是深藏于二者的共同价值取向。可见,在共同的艺术审美中可以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认识其审美相似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似乎有天壤之别,但从审美角度看二者又有共同的特征。
B.客家民居注重与周围环境谐调,以山之厚、清、驻作为民居选址的重要标准。
C.客家民居以祖堂为核心并沿中轴安排内部结构,与绘画艺术主题表现法相通。
D.客家民居外观上给人以单调的感觉,跟它取材单纯、不重视多色勾画有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绘画艺术与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美学相似性。
B.文章采用了引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由浅入深分析客家民居空间布局特点及其蕴含的客家人的秉性。
D.文章论证既有对绘画和建筑艺术共性的阐述,也有对两者不同个性的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家民居建筑总体规划与绘画艺术一样讲究主与次、高与低、疏与密等方面要求。
B.如果建筑物要变得空间宽敞、通风明亮,可以借鉴客家民居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
C.客家民居朴实无华,亲近自然,师法自然,超乎自然,优于藏北建筑和南国建筑。
D.尽管事物外在形式多样,但通过共同价值取向的挖掘仍可认识彼此审美的相似性。
答
1.(3分)D (错在“不重视多色勾画”原文是“不以多色勾画”。)
2.(3分)D (错在“对两者不同个性的分析”,原文无此内容,节外生枝。)
3.(3分)C (错在“优于藏北建筑和南国建筑”这一表述判断,原文并没有将客家民居和这二者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