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①古往今来,月亮﹣﹣曾经唤起多少科学家们的执着探索?
②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甲】”。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乙】”。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丙】”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但科学家们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选文有删改)
(1)说说文章第一小节的作用。
(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 A 。
A.俘获说 同源说 分裂说
B.俘获说 分裂说 同源说
C.同源说 俘获说 分裂说
D.分裂说 同源说 俘获说
(3)①第②段加点字“太空悬案”具体指的是 月亮(或月球)的起源 。(不超过8个字)
②联系全文,第③段加点字“很可能”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1)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运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③引出了下文科学家们的三种推测,④与文章结尾“科学家们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面纱”相呼应。
(2)A
(3)①月亮(或月球)的起源
②“很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后面所写的“情况”只是有很大可能性,但不绝对,与第②段中所说的“三个可能”相呼应。
【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地球起源的三种推测性学说。“俘获说”:月亮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被地球引力吸引,成为地球的卫星;“同源说”:月亮和地球是由同一块尘埃凝聚而成的;“分裂说”:月球是地球运行中分裂出去的。
【解答】
(1)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开头段“古往今来,月亮﹣﹣曾经唤起多少科学家们的执着探索?”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科学家们的三种推测,也与结尾“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但科学家们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相照应。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它原先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应称为“同源说”。“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这是“分裂说”的观点。故选:A。
(3)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结合全文,“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推测。”这里的“侦查员”指天文学家们,他们探讨的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②本题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看词语本来的含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看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很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后面所写的“情况”只是有很大可能性,如果删去就太绝对了。也与“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