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前,湘西州因闭塞贫穷、民生凋蔽而被称为“中国官肠”;70年后,湘西州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即将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
作为作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从2013年起至今,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供了湘西方案。”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湘西实现了公路通车里程13028公里,通高速里程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
此外,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
(选自《湖南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
材料二:
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间题,对于如何贯彻关于精准扶贫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执”的重要指示,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间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基本上涵益了“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涉及到了对自然条件、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精准识别、扶贫脱贫机制、贫国主体等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考虑是校为周全和深刻的。但是,从已发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间题比较突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展观察、思考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对诸如“扶志”“扶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
(摘编自万志琼《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36期)
材料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黄国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国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国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10多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衣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对民族贫国地区的经费扶持力度更大。但终究由于基瑞太薄弱,相比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国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到2030年,中国将首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般实宽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
(摘编自宋才发《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
4.下列对材料三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扶贫工程扩大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B.新一轮“扶贫攻坚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完善教育资助制度
C.职业教育与培训农村妇女增强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
D.对特殊群体实施救助保障平等发展权利有利于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湘西州GDP变化、交通发展、旅游增长等详实数据可见本地已经实现脱贫。
B.湘西州精准扶贫好路子“可复制可推广”,说明其模式具有科学性、示范性。
C.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研究较为周全和深刻,但仍存在选题不够精准等明显不足。
D.教育扶贫对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意义非同一般,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
6.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精准扶贫?为什么角度会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4.B(“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是“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的目的诉求,而说它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意义”,就是狭义的理解。)
5.A(“已经实现脱贫”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最后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9%;第三段“湘西州已经成为精准脱贫的聚焦点”,可见并未实现脱贫。)
6.第一问:①精准扶贫脱贫的巨大成就;②精准扶贫脱贫的学术研究;③教育对精准扶贫脱贫的特殊意义。(每点1分,共3分)
第二问:①因定位和出发点不同。(1分)②材料一出处是《人民网》,目的是展示“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树立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材料二出处是地方性大学的学报,更多关注学术问题;材料三出处是师范院校学报,理应更多关注教育对扶贫的作用。(意思对即可,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