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
冯友兰
①张载①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之“心”,是宇宙“的”(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③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天寿不二,修身以俟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④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⑤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⑦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⑧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⑨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注】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友兰认为“横渠四句”,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所在,这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
B.冯友兰认为当遇事不能决的时候,基督教徒要求上帝做主,由“主”来决定;儒家认为不需要这个“主”,应该顺应自然,只做该做的事。
C.从本文来看,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就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
D.“王霸之辩”,其中“王”指王道,孟子认为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者为“王”道。凭借武力假行仁义以征服别人是“霸”道。到宋代,王霸之辩更演为社会历史观的争论。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
B.“人所立之‘心’,是宇宙“的”(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
C.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
D.冯友兰认为“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弘扬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
17.如何理解“内圣外王”这四个字和“横渠四句”有怎样的联系?(6分)
答
15.C【解析】从原文第6、7自然段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以德服人,大公无私。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这是封建统治者利用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的。
16.D【解析】根据文章第5、6自然可以看出,“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
17.①“内圣外王”是指“身备圣人之德,外发为王者之政”,是中国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2分)②“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2分)③“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2分)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