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高处难行
张靖宇
①2008年,全国的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了令人扼腕的一幕:刘翔在 110 米栏的第一个栏前倒下,痛苦离场,留给观众一个充满失望和落寞的背影。无缘再现 12 秒 88,人民英雄转瞬变成了“罪人” ,反而要为自己的“滔天大罪”“忏悔”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②长久以来,人们就以更严苛的标准对待那些站在高处的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已经成为一句理所应当的真理。你有在考试中考 100 分的能力,稍有不慎只得到 98 分都不能让人满意;你只有考 55 分的水平,那么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也就能达到别人的期许了。然而,只因与预期水准不符,就能抹杀接近完美的成绩么?只因预期不高,就能忽视整体水平欠佳的事实么?
③这种高期望严要求的评判标准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的思维定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苹果新产品推出时总要承担退步的骂名,李娜在法网失利后遭受铺天盖地的非议;在更不起眼的地方,有着勤学苦读的孩子,醉心学术的学者,企业内部一致向前的团队,一旦有所成就,必要承担来自家长老师、学界、企业高管的“只可前进、不可后退”的巨大压力。是否成功就意味着必须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强大心理?是否只有最严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动成功者继续在成功路上创造奇迹?
④于是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压力的来源。体育赛事的观众大多不了解竞技体育的训练模式,也没有足够良好的身体素质,但却可以自如地坐在电视前评头论足;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并不了解产品内精密元件的匠心所在,却可以只因使用体验而吹毛求疵;企业管理层并不了解业务创新的艰难险阻,却能因为创新带来的利益对员工施以高压。王小波说:“我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评论家和批评家们未必一无所能,但却显然达不到被批评者的满分水准。
⑤苏轼有名句:“高处不胜寒”,现在反而是高处最热闹:当你曾推开过成功之门,身后便会出现无数双挑剔的眼睛,注视着你前行,使你如芒在背。低开高走的人生最为轻松,因为一路上行,得到的全是鲜花;高开低走却也不应受到刻薄的非议,因为有绝对的资本,就不怕相对的下行。倒是批评者在言说之余,是否应该反思自己严于律人的处世态度,是否是揣着及格线的水平,在对那些高处的成功者指手画脚呢?
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当你曾推开过成功之门,身后便会出现无数双挑剔的眼睛,注视着你前行。
B.高开低走不应该受到刻薄的非议,因为有相对的资本,就不怕绝对的下行。
C.评论家和批评家们一无所能却指手画脚,显然达不到被批评者的满分水准。
D.只有最严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动成功者继续在成功的路上创造出奇迹。
16. 作者认为,最是高处难行。通读全文,说说身处高处为何会难行。(答出两点)(4 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身处高处”怎样才能避免“难行”的尴尬。(5 分)
链接材料:余秋雨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一系列文化散文为人们熟知。贾平凹说:“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散文上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可 20 年来,他却一直饱受非议。2009 年 5 月,余秋雨更是卷入了声势浩大的“捐款门” 。一篇名为《余秋雨 20 万假捐款“真相调查” 》的文章被国内多家博客网站和论坛转载,引发民众热议。媒体不明事实真相就推波助澜,让余秋雨焦头烂额,一度“含泪”撰文回应。
答
15.A(3 分)
16. 身处高处,人们就会以更严苛的标准对待他们;而且这些严苛的标准,已成为一种大众的思维定势,使得身处高处,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但事实是这些持严苛标准的大众,他们的批评水平达不到身在高处者的水准,无法体知身在高处之不易,却偏要指手画脚。 (任选两点,意近即可。 )(4分)
17. 一方面大众不能以严苛的标准对待那些站在高处的人,要体察身在高处之艰难,更不随便指责;另一方面,媒体不应推波助澜,而应该明确真相,客观报导,给大众一个公正地舆论引导;当然,身处高处者自身也可更为包容,既要有身处高处的处事能力,也要有相应的承受能力。(任选两点,意近即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