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的近视患者有多少?统计数据显示,6个亿!其中,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仍然不断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监测数据是,2016—2017学年,上海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7.2%,初中75.8%,高中达89.3%。
数据触目惊心,防控近视,十万火急。为此,今年8月2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
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部门,发布了本辖区未来几年的防控目标,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是,除了落实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限制作业时间外,北京东城区教委还表示,要继续增加学生们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确保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除了课业负担,手机等电子类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北京东城区教委对学校电子类产品的限制,实施效果值得观察。
(摘编自央视网《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防控近视刻不容缓》2018年9月14日)
材料二:
微观来看,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关系到下一代的学习质量和个人发展;宏观上看,近视并非“小事”,它折射的是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短板。
近年来,虽然“减负”和关停补习班的呼声不断,但部分追求高升学率的学校和家长依然过于看重学习的量。素质教育应该看重的是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解决课外负担重是让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与高质量教学相匹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不要让“减负”只是一句承诺,甚至成为一块“心病”。
近视折射的也是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的“短板”。
互联网时代,当手机、平板电脑触手可及,忙于工作的家长们是不是都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不要把陪伴的时间“让位”给电子产品。另外,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应该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无效、无用的信息“流入”青少年群体,让孩子从游戏机前、“小视频”前回归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
对近视这件小事的关心,体现的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次视力普查引发相关部门的担忧,因此推广的眼保健操,伴随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这些年来,青少年视力问题却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对相关问题的“不够认真”,才导致了青少年的视力状况的“超乎想象”。
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暸焉”。关注近视这件小事,便是“胸中正”的体现。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直面防治近视的问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摘编自“浙江在线”《近视问题不能“近视”》,作者陈宁)
材料三:
在加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在每学期期末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校方的“爱眼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方法等内容。由于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眼科是少数设有直接门诊的专科之一,家长可以根据校方的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定期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为孩子配眼镜,他们会为孩子验光,并配一副合适的眼镜,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部严禁拖堂、补课等行为。由于许多学生坐校车上下学,校车准时发车,过时不候,所以,老师一旦拖堂,只得自己开车将孩子送回家。加拿大各中小学也不提倡多留作业,低年级基本无作业,高年级学生被要求当堂完成作业,孩子们几乎从未把作业带回家。加拿大教育部发言人称:“比起写作业,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去自然中探索体验,学校的许多作业都与观察报告有关,多探索多体验能让孩子们在写观察报告时有更多的思路。”
(摘编自《各国为完善“近视迹象清单”做了什么?》《北京青年报》2018年9月1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些年来对青少年视力问题的忽视,导致了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防控近视已经是刻不容缓。
B.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类产品,因此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应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C. 在加拿大,家长可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眼科的检查和治疗,医生给需要配眼镜的孩子提供的验光及配镜服务都是免费的。
D. 近视问题看似小事,却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学校、家庭等方面都要端正认识,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信息传播监管的缺失以及忙于工作的家长对孩子缺少足够的陪伴,都是造成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因素。
B. 学校要让学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解决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
C. 随着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实施,到2030年,我国儿童的近视率将控制在3%左右,青少年的近视率将低于70%。
D. 加拿大各中小学不允许拖堂、补课等违规行为,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因为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们探索和体验自然的能力。
6. 以上三则材料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4. B
5. C
6. ①材料一侧重报道我国的近视现状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②材料二侧重分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建议;③材料三侧重介绍他国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经验。
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B项,“应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理解不准确。材料“北京东城区教委对学校电子类产品的限制,实施效果值得观察”,可见应不应该严禁电子类产品进课堂尚无定论,故B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目,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
C项,根据材料一,可知它把或然概括成了必然,“3%左右”“低于70%”是防控目标,不一定届时就能实现,故C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观点,然后结合关键词句概括大意。题干问“以上三则材料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就是要求概括每则材料的重点内容。考生借助材料后的出处(主要看标题)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材料一结合题目“《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防控近视刻不容缓》”以及“中国的近视患者有多少?统计数据显示,6个亿!其中,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仍然不断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监测数据是,2016—2017学年,上海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7.2%,初中75.8%,高中达89.3%”、“为此,今年8月2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部门,发布了本辖区未来几年的防控目标,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可知侧重报道我国的近视现状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材料二由“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次视力普查引发相关部门的担忧,因此推广的眼保健操,伴随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这些年来,青少年视力问题却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对相关问题的‘不够认真’,才导致了青少年的视力状况的‘超乎想象’”、“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直面防治近视的问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知侧重分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建议。材料三由题目“《各国为完善“近视迹象清单”做了什么?》”、“在加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在每学期期末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校方的‘爱眼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方法等内容”、“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部严禁拖堂、补课等行为”可知侧重介绍他国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