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7月26日上映首日,成为中国影史首部单日过2亿的动画电影,上映三天加点映场收入,已经突破7亿元,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也让《疯狂动物城》保持的动画最高单周票房纪录(5.8亿)成为历史。
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弃医从事动画行业17年后,终于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这部电影最终写了66稿,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由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全片特效镜头占了近800n,由全国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
剧本磨得很辛苦,饺子觉得画分镜头之后,就不会这么磨了,“没想到分镜头也画得非常累,每个细节、每个镜头挑,分镜头一共有五六个版本,开始有5000个镜头,后来改了将近2000个镜头。删掉这么多镜头,分镜师也被我们磨得疯了。分镜头磨完了,开始配音、做动画……一路走来,每次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后能够完成,我觉得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当被问及整部电影哪部最难,饺子坦承记不住哪个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就是一个炼狱,困难到麻木。而付出总有回报,《哪吒》赢得了票房和赞美,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选自2019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截止到7月29日,《哪吒》的票房已经超过了8亿,超过《大圣归来》的9. 56亿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纵观中国火起来的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其实就算是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的动画界,真正脱离了传统文化的作品其实也不多。以动画业巨头迪士尼为例,90年代那部轰动一时的动画片《狮子王》,其故事内核就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这可是妥妥的传统文化。本国的动画作品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等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对这些东西最熟悉,改编熟悉故事的难度总比原创一个新的简单。
虽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如何用好宝库里的资源,将故事变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与审美才是真正考验电影创作者水平的。对于“西游记”这个大家熟悉的取经故事,《大圣归来》的编剧选择将其自我救赎的内核提取出来重新改编。,《哪吒》则是把命运这个主题深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这些作品的改编都很大胆,也很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故事内核的理解与把握。而近年来国产动画的一些改编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改编幅度过大丢失了其精神内核。
当下许多影视公司都乐于学习迪士尼和好莱坞,那么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改编上,为什么不能也去学一学呢?
(选自2019年7月30日《新京报》)
材料三:
《哪吒》的热度基本是靠点映“救”回来的。其实点映早已稀疏平常,尤其对暑期档国产电影而言,点映早已成为宣发的必经之路。但点映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运用得当,会对口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但如果过度自信,盲目使用,则会过早暴露自身软肋,从而引发口碑两极分化,影响后续大盘走向。
本是最有希望凭借提档在逆市中“破风”的《银河补习班》就在点映上栽了个大跟头。其最初点映效果极佳,在200场点映阶段取得了单日票房破70万和高达80%上座率的表现。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点映排片场次逐渐增多高达2万余场,在影片正式上映前8小时票房已经破亿,这串看似可喜的数字背后是口碑两极分化,断送了其本来极有可能持续走高的盘路。与之相较,《哪吒》采用的在7月13日到7月21日期间间歇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点映的决策,将双刃剑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7月13日到7月14日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点映,尽管票房和上座率都被《银河补习班》碾压,但口碑和舆论都已经开始发酵。第二波点映是在17号到19号这三天工作日,口碑开始初步转化为票房。最后一波点映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大规模投放,前面小规模点映的铺垫使得票房环比暴涨81. 5%,饥饿营销般的戛然而止也吊住了观众的胃口,离上映还有五天,《哪吒》实打实的做到了未映先火以及破圈式拉动后续大盘增长。
(选自2019年8月5日《钛媒体》)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哪吒》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一也打破了动画影片最高单周票房纪录。
B. 《哪吒》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不仅赢得了票房,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C. 《哪吒》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从而使命运这个主题深化,改编得很成功。
D. 《哪吒》在点映策略的运用方面非常得当,对该片的日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有人问饺子整部电影哪里最难时,他坦承记不住哪里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都非常困难。
B. 各国的动画作品大多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原因是改编熟悉故事比原创要简单。
C. 如果能理解、把握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内核,即使改编幅度大一些,一也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D. 《银河补习班》之所以票房和上座率始终不如《哪吒》,是因为该片过度自信,盲日使用点映策略。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哪吒》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创作有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4. C 5. D
6. ①影片的制作要精益求精,对影片进行艰辛的雕琢;②善于利用本国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深入挖掘;③故事的改编既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又要适合现代人的日味与审美。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哪吒》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从而使命运这个主题深化,改编得很成功”,错误,该项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哪吒》则是把命运这个主题深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并不是带来“堪称颠覆性的形象”而让“命运这个主题深化……”。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票房和上座率始终不如《哪吒》”不合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其最初点映效果极佳,在200场点映阶段取得了单日票房破70万和高达80%上座率的表现”,第三段说“7月13日到7月14日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点映,尽管票房和上座率都被《银河补习班》碾压,但口碑和舆论都已经开始发酵”,由此可知,《银河补习班》的票房和上座率曾经碾压《哪吒》,故“始终不如”一说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哪吒》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创作有怎样的启示”,然后到文中圈出《哪吒》成功的经验,由此分析对我国动画片创作的启示。
材料一中,“这部电影最终写了66稿,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由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全片特效镜头占了近800n,由全国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剧本磨得很辛苦”“每次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饺子坦承记不住哪个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就是一个炼狱,困难到麻木”,《哪吒》创作的精益求精以及导演等人对影片的雕琢是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得出第一点启示;
材料二中,“纵观中国火起来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其实就算是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的动画界,真正脱离了传统文化的作品其实也不多”,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虽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如何用好宝库里的资源,将故事变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与审美才是真正考验电影创作者水平的”“这些作品的改编都很大胆,也很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故事内核的理解与把握。而近年来国产动画的一些改编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改编幅度过大丢失了其精神内核”,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