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Hegel,G.W.F.)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Feuerhac,L.A.)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
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
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强的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是自然人化。
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
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
D.所谓自然归化,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原始协调。
答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B
解析:“后者就是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中“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可知,外化的结果如果成为人的对立面是“异化”,而不是“自然异化”。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案:A
解析: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两种自然观并非是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进行比较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而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与这两种自然观的关系。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A
解析:B项,根据原文,“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和“两者之间互为中介”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中“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可知,人的异化和自然异化都是人造成的;D项,根据第二段中的“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