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暗记》阅读答案与解析-聂鑫森

2019-09-01 12:07超越网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扫描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一番自家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7.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发展过程和石丁的心理变化情况补充完整。
(1)拿到卷轴,______;(2)______,分外愤怒;(3)______,分外惊愕;(4)得知实情,羞愧万分。
18. 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1)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扫描着画的每个细部。(结合句中加点词分析)
(2)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分析)
19. 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概括说明。
20. 你能说出题目“暗记”有几个方面的意思吗?作者取这样一个题目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7. (1). (1)极为满意 (2). (2)暗记消失 (3). (3)被指秘密
18. (1)“扫描”是指详细审视,在这里是指石丁详细地检查画作是否有问题,表现了他对胡笛的不信任,为下文产生误会的情节做铺垫。
(2)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描写了石丁发现暗记消失后的脸色变化,表现了他秘密被人指出的羞愧,以及怀疑自己的画作被仿造的愤怒心理。
19. ①画艺高超。他去掉暗记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出一辙。②大度、有修养。面对石丁的不信任,胡笛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隔阂,扭转局面。③正直、坦诚。他面对价值不菲的画作,不为所动,反而通过挖改暗记提醒石丁信任他人。
20. (1)①表面是指石丁在画里做的记号;②深层是指因为人与人之间不信任而产生的误会和隔阂,或者指因缺少信任而在石丁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羞愧印记。
(2)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②揭示了文章主旨,批判了社会上的诚信危机,含蓄新颖。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18题详解】
(1)“扫描”在这里是“认真检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石丁的小心谨慎,这也是他对胡笛缺乏信任的表现。(2)“脸忽地红了”“又渐渐变紫”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突出了石丁面部表情的变化,他寻找暗记的行为被胡笛看破,很尴尬;脸色“变紫”是愤怒的表现,他感觉自己受骗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可知胡笛的技艺高超;从“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可知其宽容、有修养;画艺高超却不仿造画作,可见其正直。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分析以及作用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1)作答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的表面意思,然后再联系全文的内容和主旨,说出它的深层含义。“暗记”表面指石丁所做的记号,实则指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2)这个题目简洁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突出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