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好笑的段子:某人捡了一部手机,正愁如何还给失主,电话响了。他接了电话还没等开口,失主在电话那头说:“你最好把电话还给我,我手机有卫星定位功能,我已经知道你在哪儿了!”那人一听火爆脾气就上来了,买了十几个氢气球绑到手机上,然后一撒手,你的手机爱飘哪儿就飘哪儿,让你的卫星定位去吧……
大笑之后,不由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事儿还真不少。交流的双方原可好好洽谈一番的,可说者有意无意地表达了对听者的不屑,本来你有一番好意,别人却用他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揣测你,根本无视你的心意,不顾及听者的感受,出言不逊以致激怒了对方,做出了出格的举动。这是双方的教养都不够高的体现。
我在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和写作,经常会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一次和几个朋友聚会,老王知道我喜欢写作就问我:“大作家,这个月又发了几篇大作?”我连忙说:“不敢当,这个月收获不小,有家杂志发了我三篇稿。”这时,坐在旁边的老刘突然来了句:“这家杂志一定很缺稿子的吧?”这话如一盆冷水泼来,让我听了很不爽。有教养的人说话要使人易于接受,不能空穴来风、妄加猜测,特别是当这种猜测无形中贬低了对方,更不可取。在杂志上一个月发三文并不容易,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作为朋友的老刘不给予赞美与祝贺也就罢了,他竟还甩出一句话贬低了这家杂志和我文章的质量,又怎能不让我窝火呢?
我当作文辅导老师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小男孩的作文,他在《我的妈妈》中写道:我的妈妈不是我的亲妈。我感觉到这个孩子挺可怜,就问他怎么回事,小男孩告诉我,他的妈妈其实是他的姑妈,他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我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孩子没事,看你妈现在多疼你,以后要好好孝敬她。”小男孩冲我笑了笑,使劲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我对他格外关注,也再没提起过他亲妈的事情。而另一个老师竟然问他:“你长得这么帅,你爸妈怎么不要你了呢?”孩子听了脸上露出茫然的表情,眼里泛着泪光,我马上对他说:“写作业去吧。”才让他从无助的表情中恢复过来。
我真想对这个同事说,小孩子的心灵本来就是脆弱的,他们也有自尊心和底线,我们能不触碰就不要去触碰。说话是很简单的事,但是把话说好,也需要讲究一些技巧,不要总把直爽当成口无遮拦的借口。我们在说话时,话出口之前,应先掂量掂量自己要说的话是否合适,对方是否能够接受,否则宁可不说。
有人总说:“我这个人就是性子直,你别介意啊。”你性子直,就可以成为揭人短处的理由吗?凡事讲究一个“度”,说话不分场合,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是过“度”了。那样很容易会把人家搞得下不来台,双方都尴尬。虽然自己逞了一时的口舌之快,却有可能永远失去了机缘或朋友。一个人能不能好好说话,是有没有教养、教养高低与否的最直接体现。好好说话既能让人精神愉悦,又能进行感情交流。总之一句话,教养高的人,说话都不会口无遮拦。
(摘自《演讲与口才》)
10. 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能表达作者观点的题目。
11. 小文同学看了本文,深有感触,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名言警句。你认为小文想到的这些句子,不能用来论证本文观点的一句是( )。
A. 舌头表面没有骨头,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B. 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 --培根
C. 只要发自内心,出于自然,什么样的语言都能取到好的效果,那种皮相的“深情款款”,只会令人反胃。--龚华
D.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利哈乔夫
12. 结合原文,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有教养的人说话要使人易于接受,不能空穴来风、妄加猜测,特别是当这种猜测无形中贬低了对方,更不可取。
13. 文中说“凡事讲究一个‘度’,说话不分场合, 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是过‘度’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0. 教养高的人,说话都不会口无遮拦。
11. C
12. “特别”表示强调,“更”表示递进,用在此处,准确表达了作者对由于“妄加猜测,而贬低了对方”的说话方式的强烈否定,从而强调了说话有教养,不口无遮拦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13. 认同。理由不唯一
【解析】
【10题详解】
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论点在结尾总结出来的--教养高的人,说话都不会口无遮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C项是意思是说话要发自内心,出于自然,不娇柔不造作。与本文论点不符。
【12题详解】
考查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逻辑性。“特别”起强调作用,“更”表示递进,更进一步。对于没有根据,妄加猜测来贬低了对方,作者是不同意的,从而论证了论点。
【13题详解】
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明观点并能陈述理由。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语句通顺流畅即可。青年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自主评价的倾向,这就造成青年学生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强调社会应理解自己,喜欢指责他人,抨击社会。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