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的麦田
刘立勤
(1)老赵的麦子终于黄了,眼前是金灿灿的一片。浓浓的麦香冲破重重的混凝土气息在老赵的胸腔肆意地冲撞,他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悲伤。
(2)为了这块麦田,老赵把人都得罪完了。
(3)城市是条贪吃的狼,要吃掉老赵的村子,老赵的麦田也被卖了。老赵不答应,他任凭村干部磨烂嘴皮子,也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而且不顾劝说地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他想用一地的麦子来阻挡拆迁的步伐。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土地是集体的,村长还是带着挖机“轰隆隆”开往麦田。谁想老赵却不知死活地钻进挖机的轮下,愣是不让挖机进地。
(4)老板见多识广,以为老赵想讹钱,就拿来了大把大把的钱。那些钱够老赵盖三间大瓦房,也够买老赵种了一辈子的麦子呢。村里人眼红得不得了,都劝他见好就收。老赵还是不答应。有人不明白一向和善的老赵怎么会是这样,还有人骂他心重得像是吃了秤砣。老赵依然不管不顾,还是躺在轮子下面不出来。
(5)还是镇长出面,当了一辈子顺民的老赵才松了口,答应让出自己的土地。老赵也不要老板的青苗补偿,老赵的条件是等到夏天麦子黄了,他要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
(6)老赵说,这也许是我这辈子能收获的最后一季麦子了。
(7)老赵是种庄稼的好手。只要有土,他就会撒下一把种子,或苞谷,或麦子,或黄豆,种下就是生机一片,让人眼气得恨不能挖了砍了拔了,却又让人喜欢得下不了手。就说老赵那一地的麦子吧,真是一地的好麦子呀,绿油油,齐壮壮,看一眼就会想到黄亮亮的麦粒、白胖胖的蒸馍、筋道道的捞面,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8)镇长讪讪地走了,村干部气愤愤地走了,老赵的亲戚来了。亲戚也舍不得那块麦子,可亲戚更关心老赵的日子。亲戚知道老赵是一根筋,亲戚就帮老赵算账。一笔一笔算,算到最后,亲戚说一根麦草都值两块钱了呢!老赵还是咬住那句话:我舍不得那一地的麦子。
(9)亲戚不高兴地走了,老赵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喜欢种地,初中毕业就去了南方打工,打了几年都是穷光蛋,混得远不如他这个种地的,臊得几年都不好意思回家。老赵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舍不得回家,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城里跑。
(10)儿子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地里的麦子,可儿子喜欢地里麦子换来的钱。儿子逼着老赵让了土地好去领钱。儿子说,拿了钱可以在城里买房,可以在城里开店,可以买车,还可以给老赵娶一个儿媳妇生一个孙子。但任凭儿子说得天花乱坠,老赵就是不答应。儿子急了,就和他吵,和他闹,而且嚷嚷道要把地里的麦子割了去喂牛。儿子混,老赵不胜其烦,只好把攒的钱都给了儿子,把儿子赶进了城里。
(11)老赵好不容易保住了那一地的好麦子。他和老伴就在麦田的尽头搭了一个窝棚,守护着那一地的麦子。晴天里,老赵忙着给麦子拔草,杀虫,施肥;雨天了,就看麦子洗澡,喝水。四周的拆迁工程已经开始了,村里的人高兴地大呼小叫,麦田边的老赵呢,心里是一片宁静,安心等待着一田的麦子。
(12)麦子终于黄了,该割麦子了。镇长来了,村上的干部来了,老赵的邻居亲戚也来了,他们想看看老赵的麦田,想看老赵的麦田收割的是金子,还是银子。
(13)早先的挖机也来了,等着老赵收完了麦子,好在那块田里种上一座楼,或是一间厂房,或是一条街道。
(14)谁想到,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离开了,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挖机好像对麦田有仇一般,老赵的手还没有放下,就“轰隆隆”冲进了麦田。立马,麦田便是一片狼藉。片刻之间,麦田就没了。
6.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老赵的麦田因拆迁被村里卖掉,他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不顾劝说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发展:镇长出面,老赵答应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之后让出自己的土地。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麦子黄了,众人前来围观,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
7.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第(1)段“浓浓的麦香冲破重重的混凝土气息在老赵的胸腔肆意地冲撞,他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悲伤”一句中的“肆意”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第(8)段“镇长讪讪地走了,村干部气愤愤地走了,老赵的亲戚来了”句中出现镇长、村干部、老赵的亲戚这几个人物,有什么用意?
8. 小说在刻画老赵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 老赵已经坚守到最后,却只割了三把麦子就离开了。对于小说这样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6. (1). ①老板拿来大把大把的钱让他让出土地,老赵仍然不愿让出土地。 (2). ②亲戚劝说,儿子逼他让出土地好去领钱,老赵还是不答应。
7. (1)肆意,本意是不顾一切地由着性子去做,这里指麦香浓烈,冲击着老赵的的心,让老赵因拆迁要让出土地的悲伤和对土地的不舍之情无可抑制、难以控制。(2)镇长和村干部觉得老赵的行为不可理解,所以无奈生气地走了;亲戚是打算劝说他改变主意,这些人物与老赵形成对比,衬托老赵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
8. 老赵是一个喜欢种地,会种庄稼,勤劳,性情倔强,坚持原则,朴实单纯,不崇拜金钱的人。示例:①勤劳。晴天在田里劳动,雨天待在庄稼旁;②固执。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主张;
9. 老赵之所以坚守到最后,是因为他对土地对农村的深厚情感,割了三把麦子就走,是因为在现实面前,他充满无奈、伤感,不得不离开。这个结尾既丰富了老赵的性格,也具有出乎意料的效果。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情感刺激与心理冲击,使小说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小说讲述了麦子熟了,本应高兴的老赵脸上却是说不出的悲伤.老赵的麦田因拆迁被村里卖掉,他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不顾劝说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老板拿来大把大把的钱让他让出土地,老赵仍然不愿让出土地;镇长出面,老赵答应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之后让出自己的土地;亲戚劝说,儿子逼他让出土地好去领钱,老赵还是不答应.麦子黄了,众人前来围观,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
【7题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这要结合句子去分析,先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句子的意思分析。能够分析这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①肆意,本意是不顾一切地由着性子去做,这里指浓浓的麦香,冲击着老赵的心,可是要被拆迁,让出土地,此时老赵心里的悲伤和对土地的不舍之情无可抑制、难以控制。②考查情节设置的用意。镇长、村干部他们是劝老赵同意拆迁的,老赵的亲戚更关心老赵的日子,明明可以收入不大笔钱,老赵却死活不同意,表示不理解,这些人物与老赵的想法形成鲜明地对比,衬托出老赵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解答时要抓住相关情节内容和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采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正面描写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如:侧面描写“有人不明白一向和善的老赵怎么会是这样,还有人骂他心重得像是吃了秤砣”表现老赵的固执;动作描写“晴天里,老赵忙着给麦子拔草,杀虫,施肥”表现他的勤劳。
【9题详解】
小说运用了情节陡转的艺术技巧。所谓情节陡转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突然使作品情节陡转,出人意料,如奇峰突起阅读全文可知,情节陡转之处在当麦子成熟后,老赵却只割了三把麦子就走了。其好处在于:出乎意料的结尾,反映出老赵对农村的坚守,丰富了老赵的性格;震撼读者,引发读者思考,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