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跨越千年的无价瑰宝——《千里江山图》

2023-06-04 19:54超越网

跨越千年的无价瑰宝——《千里江山图》
①春晚的节目精妙绝伦,尤其是舞蹈《只为青绿》,以诗剧的形式再现了《千里江山图》,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方式,以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强大国风潮,并且让这位23岁的小伙子,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他就是王希孟,而这幅《千里江山图》就是他的唯一作品。
②《千里江山图》,全长1191.5厘米,宽51.5厘米,为北宋绝世才子王希孟所创,蔡京题跋。王希孟将大宋千里江山收缩于咫尺之间,在十几米的画卷上尽显祖国壮丽山河之美,可谓是艺术史上一个奇迹。《千里江山图》中有着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画面中穿插着形色各异的行人,山村草舍、闹市楼台、田野城楼等等一应俱全,完美地构成了一个画中世外桃源。
③六段景色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恬静原野、平凡人家、秀丽江南、雄浑山脉、舞榭楼台、天水一色等等。通篇布局宏伟,描写细腻。王希孟采用了远距离广角取景和俯视透视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咫尺江山”。纵观此画,观赏者会有一种身在天边的感觉,得以尽情饱览大宋千里秀丽江山,这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④抛开历史、画卷内容、作者画技等问题不谈,《千里江山图》绝对是世上最贵的墨宝,整幅画全由各种宝石珍品所画出。孔雀石、青宝石、朱砂、上等阿胶、千年贝壳、鹿皮等等珍贵的材料足以让这幅画的价值从起点就力压同类一头。

⑤要想从原材料提炼出绘画所需的颜料更要费一番功夫,从开采到成品,其中不知耗费那些能工巧匠多少心血。而《千里江山图》这幅画前后从用水墨画粉本再到最后用青上色,共要画五次,最终方成号称“千年不褪色”的稀世珍宝。

⑥这幅画属于青绿山水画,而青绿山水画是我国山水画重要的一个分支。与平常见到的水墨山水画不同,由于青山绿水画颜料色彩更加鲜艳、接近自然山水,所以青绿山水画更偏向于写实,还有青绿山水画的画布颜料等原材料都十分昂贵。

⑦《千里江山图》中石青、石绿是主色调,主要用来敷染山头和山体;赭石、墨是次要的颜色,用来皴染山脚和阴面。图中矿物质的石青、石绿纯度很高,有的地方石青有剥落现象,露出底层的石绿色或淡石青色,可知原来是在石绿、淡石青色的基础上再涂石青色,并且石青、石绿的颜色都比较厚重。

⑧王希孟在这幅画完成不到两年便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幅画也由宋徽宗转落到奸臣蔡京之手。没让这对君臣想到的是,他们妄想的江山永固没过多久也在金兵铁蹄践踏下破碎了。这幅画也随之在各处辗转流失。几经易手,最终这幅画在乾隆年间被收入宫中,一直在深宫中待到了清末。乾隆皇帝本就喜爱各种文物古董,对此幅《千里江山图》更是赞叹有加,前后曾多次命人仿造。清末时期,时局动荡不安,宫廷内收藏的古董文物大量流失,散落民间,甚至被带到海外,《千里江山图》也被人带出了紫禁城。幸亏民间爱国人士大力保护,国家方面对此也极其重视,《千里江山图》最终回到了故宫,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节选自2022年2月7日《蓝鹰书画》,有删改)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春晚舞蹈《只为青绿》,以诗剧的形式再现了《千里江山图》让人感受到强大国风潮。
B.《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将大宋千里江山收缩于咫尺,尽显祖国壮丽山河之美。
C.《千里江山图》采用了远距离广角取景和俯视透视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咫尺江山”。
D.《千里江山图》因时局动荡不安,被带出了紫禁城,散落民间,现今不知藏在何方。

1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题以无价瑰宝为喻,形象贴切,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千里江山图》。
B.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准确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画作《千里江山图》的长、宽。
C.第⑥段介绍了青绿山水画的与水墨山水画的不同,语言生动,属于生动说明。
D.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介绍《千里江山图》艺术价值,画卷内容,布局用料等内容。

18.作者认为《千里江山图》是“艺术史上一个奇迹”,结合本文的内容谈你的理解。(3分)


16.(2 分)D(⑦段内容已明确《千里江山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7.(2 分)C(⑥没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没有描写,不属于生动说明。)
18.(3 分,一点 1 分,结合文章内容从特点、内容、布局、手法等来答,答出三点即可 3 分,也可用原文相关句子回答。)
示例:《千里江山图》在十几米的画卷上尽显祖国山河之美,(1 分)画面上群山、江湖、行人等一应俱全,构成了一个画中世外桃源。(1 分)布局宏伟,描写细腻,采用远距离广角和俯视透视的手法展现大宋千里江山。(1 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