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多时期 ① ,动荡不安,但军人们出于对神秘事物的敬畏,或者由于某种约定俗成的战争规范的约束,( ),因此几乎每一时期的寺庙都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北京城就有很多古代的寺庙。作为一座 ② 的古都,北京已经在这块山脉脚下的平原上,蓬勃生长了上千年。从古远的幽州时代,到辽国的南京时代,再到金元明清的首都时代,每个时代断层,都会留下一些寺庙。它们或隐藏在林立着高楼大厦的现代都市之中,或千年如是地盘踞在山麓、谷地中的风水宝地,你若在旅游时,( ),就有可能产生一种穿梭千年沧桑的梦幻感。
( ),一般被认为是位于西郊山中的潭柘寺,此寺之发端甚至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彼时的北京尚是边陲幽州,默默无闻,不像现代这样 ③ 。而潭柘寺,就这样冷眼看着北京城从一座苦寒之地的小城,一路成长为如今这样的超级大都市。
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答
20.示例:很少毁灭寺庙对其观赏思考北京最早的寺庙(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1.示例:①兵荒马乱(兵连祸结)②饱经沧桑(历尽沧桑、饱经风霜)③举世闻名(名扬天下、名闻遐迩)(每处1分,共3分。有错别字该处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根据语境,①处强调的是社会的“动荡不安”,且后文提到了“军人”,则填“兵荒马乱”等成语较为合适;②处修饰“古都”,根据后文“北京已经在这块山脉脚下的平原上,蓬勃生长了上千年”可知,此处强调“古都”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故可填写“饱经沧桑”等成语;③处结合语境“不像现代这样”,并与前文“边陲幽州,默默无闻”相对比,强调“现代北京城名声很大”,故可填写“举世闻名”等成语。
22.①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潭柘寺当作人来写,“冷眼”说它以冷静理智的眼光看待北京城的变迁,“成长”使北京城成为大都市的过程显得很生动;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柘寺历尽沧桑,历史久远。(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