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争艳。星期天,我们也去看花。不错,一路同去看花的人可多着哩。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_____________,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真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还是“花潮”好。你不要乱跑,你静下来,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如钱塘潮夜澎湃”,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__________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大家都是来看花的,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看,不一会,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___________,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有人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牵过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
(本文作者李广田,发表于1962年,有删改)
18. 请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除了引用之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 文中写“大家”到公园里看花,画横线的句子却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8.摩肩接踵 四面八方 依依不舍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酌情给分。)
19.拟人,(1分)描写海棠树的“炫耀”与海棠花的“述说喜悦”,(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时代的礼赞。(1分)
20.“大家”指所有看花的人,“你”是第二人称,这里指赏花的某一个人,也可以指“读者”。(1分)用“你”将读者带入现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更有感染力。(2分)转换人称也便于抒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