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通常将汉服理解为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么陈述不十分准确

2023-04-20 10:03超越网

材料一:
通常将汉服理解为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么陈述不十分准确。首先,对于是否汉人的判断在于文化,而非血统,华、夷身份会发生转化;其次,经过数千年发展变化,数次胡汉融合,汉服融入了大量外来服饰;最后,现代意义上的汉服实际是指中华民族服饰,而非特指汉族而言。
古人认为汉服起于黄帝,《易·系辞传》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现在普遍认为汉服源自殷商时期,如出土的商代文物可以看到与周代近似的服饰。从周代至今,华夏文明已经持续了三千年,汉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和同化了外来者。
服装作为汉礼的一部分,在历史过程中兼容并蓄,除了朝代更替导致服饰演变,还有很多外来服饰被汉人使用,以至于传统服饰风格样式极其多样,融入汉服体系的胡服也被称为汉服。历史上服饰经历了多次的胡汉融合,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胡人的窄袖短衣引进汉人的服饰系统;再如,清代旗人袍服上的立领,在后世演变为重要的汉服元素。所以,无论是从历史、风格、样式还是来源等方面分析,汉服的构成都是相当复杂的。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时,一般都会如《礼记·大传》所说“改正朔、易服色、别衣服”。中国古代的服饰样式非常多,不同时代有着不同风格。虽然中国有很多朝代,但被今人认可的汉服主要是那些强大的大一统王朝的服装,如汉、唐、明等朝代,所以汉服也多是以汉、唐、明等朝代的服饰作为正统。
近几年,右衽宽袍大袖的传统汉服逐渐流行起来,汉服似乎越来越深入人心。
(摘编自曹喆《汉服由来》)
材料二:
数据显示,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由2016年的3.5亿元增至63.6亿元,汉服爱好者达到516.3万人。未来,汉服热将继续升温,预测2022年汉服销售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汉服爱好者将突破700万人。
同样,汉服也少不了在各大平台刷满存在感。抖音上,“汉服”话题总播放量已突破680亿。此外,汉服更是频繁登上热搜,热度居高不下,反映出这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汉服消费者中,女性用户占比超六成,以20—29岁的青年为主。从地域上来说,最关注汉服的TOP3地区分别为四川、浙江、广东,其次是江苏、陕西、北京,这些地区普遍是汉服产业发展迅猛的地区,或传统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地区。
汉服热正逐步拥有更广泛的受众,走向“出圈”,论背后功臣,要数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数据显示,超半数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了解汉服。即便“一键古风变装”和“古偶宇宙”向来是网友们的吐槽素材,也无法忽视它们为汉服带来的巨大热度。
(摘编自陈欣颖《穿着汉服走向世界》)
材料三:
汉服的复兴,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最终完善。服饰及其礼仪制度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政治情况,是一个民族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的积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钟敬文先生说过,服装在中国社会中不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符号。在中华服饰体系中,无论从时间长度、内涵厚度、影响广度上看,汉服最能代表中华服饰,代表中华服饰未来的前进方向。只要汉族没有代表自身身份的服饰,就很难确定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份服饰;而一旦代表汉族身份服饰诞生,代表中华民族身份的国服问题就迎刃而解。新时代汉服的面世和推广,将是中国对世界时尚文化的重大贡献,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大事。
新时代复兴汉服已经到了万事俱备的地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势头强劲,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之高,达到百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在领袖号召力、政党执行力、民众行动力三合一形势下,大众对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同和回归直线上升,汉服复兴得以倍速向前推进。
(摘编自唐建军《文化强国的汉服篇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服不等同于汉族人的传统服饰,因为汉人身份的确定应基于文化而非血统,胡汉融合也影响了汉服变化过程,且现代实际指向应为中华民族服饰。
B. 虽然不同时代有着不同风格的汉服,但被今人认可的正统汉服,只是那些诸如汉、唐、明等强大的大一统王朝的服饰样式。
C. 汉服热持续升温,其销售规模越来越大,2022年甚至突破了百亿元,而且爱好者已达516.3万,在各大平台和热搜榜热度不减。
D. 因为服饰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民族生活风俗、宗教信仰等多方的积淀,所以汉服复兴昭示了民族文化形象的最终完善。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首先从汉服起源谈起,论及关于“汉服”概念的理解,接着梳理其发展过程,指出人们对汉服正统的认知。
B. 材料二拿事实说话,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旨在证明汉服热正逐步拥有更多受众,走向“出圈”。
C. 材料三认为未来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大事必将是代表汉族身份服饰的诞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国服问题的解决。
D. 三则材料从汉服的由来、汉服的发展现状到汉服复兴的重大意义,三方面论证以并列式结构同步推进,论证充分。
4.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汉服热体现在哪些方面。
5. 新时代出现汉服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
1.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今人认为源自殷商”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现在普遍认为汉服源自殷商时期”。
B.“胡服也被称为汉服”错误,缺少限定,原文为“融入汉服体系的胡服也被称为汉服”。
D.“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错误,原文为“服装在中国社会中不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符号。在中华服饰体系中,无论从时间长度、内涵厚度、影响广度上看,汉服最能代表中华服饰,代表中华服饰未来的前进方向……”,选项说法无中生有,且第二框内的主语应是“服装”,而不是“汉服复兴”。
2.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只是那些诸如汉、唐、明等强大的大一统王朝的服饰样式”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材料一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所以汉服也多是以汉、唐、明等朝代的服饰作为正统”,可见,是“多是”,而不是“只是”。
C.“2022年甚至突破了百亿元”已然未然混淆,原文材料二第一段为“预测”“将突破”。
D.强加因果,原文为“汉服的复兴,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最终完善。服饰及其礼仪制度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政治情况,是一个民族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的积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3.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A.顺序颠倒,应为首先从关于“汉服”概念的理解谈起。
C.“未来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大事必将是代表汉族身份服饰的诞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国服问题的解决”错误,原文为“新时代汉服的面世和推广,将是中国对世界时尚文化的重大贡献,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大事”,而“大事”不一定指向于此,关系倒置,太绝对。
D.“三方面论证以并列式结构同步推进”错误,关于三则材料整体论证结构的认识有误,三则非连续性材料是彼此独立的。
4. ①市场销售规模逐年增大;②爱好者数量逐渐增多;③各大平台和热搜榜热度居高不下。
5. ①领袖号召力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②政党执行力大,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高;③民众行动力足,大众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同和回归直线上升;④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等媒介发展迅速,使得汉服越来越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