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创造阅读答案-程泰宁

2022-10-27 10:56超越网

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创造 
程泰宁
①身为一名建筑师,每当被问及“中国传统园林是不是对你的影响很大”时,我总是笑着回答:“可能中国古典诗词对我的影响更大。”
②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但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艺、美学与哲学,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不论是李白、王维,还是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③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放到建筑中,就是“工夫在设计之外”。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做好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手法和技巧,而且需要理念和哲学支撑。那些世界知名建筑师的背后,无一没有哲学背景和美学源头。所以,不论处于何种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建筑师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实际上建筑作品也如其人,建筑师的素质品位对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
④从中国文学、画论到西方文艺史、建筑杂志,从传统美学到现代、后现代哲学,我从阅读中受益甚多。有两本书我读过很多遍,一本是《文心雕龙》,一本是《艺术哲学》。它们谈的不是建筑,但对我来说,处处都能引发对建筑的思考。
⑤建筑师做设计,不可能不考虑形式,不可能不考虑功能、技术、经济等现实问题,但我不希望简单地去呈现,而是想表达一些能够冲击人们内心的东西,把形式、功能问题的解决提高到文化层面上来。从根本上说,建筑师的使命不仅是构建更理想的人居环境,还应该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⑥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的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传统与现代如何接轨,这是绕不过去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要保存,更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和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我在欣赏吴冠中的绘画、林怀民的舞蹈、王立平的音乐时,常常思索他们的转化创新之路是怎么走的。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
⑦究天地人文之际,通古今中外之变,成建筑一家之言。建筑创作要有文化观和历史观,要有自觉的价值追求。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年轻人的期待。
  (有删改)
14、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全部来自于中国诗词。
B. 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使作者“工夫在设计之外”的建筑设计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 建筑师做设计,可以不考虑形式、功能、经济等现实问题,但要考虑人们内心的东西。
D. 作者阅读量大,涉猎面广,因此这篇文章的论述语言形象生动、说理性强,思维缜密。
15、“不论处于何种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建筑师来说都非常重要。”这句话中加点的关联词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
16、文章的首尾段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2分)
17、作者说“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验,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


14、B
15、“不论……都”强调了条件、范围,意思是在所有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于建筑师都很重要(1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使文章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1分)。
16、形成首尾呼应(1分),首段运用一句对话,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开篇点题;尾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并且表明个人的追求和对年轻人的期待(1分)。
17、示例一: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雕刻等审美影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线条、色彩、构图、意境,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是诗词与绘画的相互启发和借鉴;大型舞蹈《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原型,体现出绘画与音乐、舞蹈艺术的相互启发与借鉴……(举出一例即可,2分)我们要善于借鉴不同艺术不同文化的优点,并创新发展(2分)。
示例二: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也是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的(2分)。比如参加体育运动项目时,需要借助一些物理学科中的知识(2分)。
答案结构形式:举出例子或者现象(2分),并对此加以解释(2分)。(举出一例,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