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

2022-10-19 18:21超越网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①    ,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②    ,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③    。
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佳仍会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18.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与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C.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9.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 A
19. 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0. 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
②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
③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学创作比作宝贵园地。
A.比喻,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山”比作“青螺”。
B.拟人、借代,把“草木”当作人来写,能“知”还能“斗”;“红紫”和“芳菲”均用来代指花。
C.借代,用“杜康”代酒。
D.互文,“芳树”和“春山”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
从“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部分可以提取句子的主干:文化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
剩下的句子有三个关键词:审美体验,主观色彩,艺术加工。
然后根据这三个关键词再切分成三个单句:“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
最后整理顺序并适当增删词语。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提到“前几年流行一时”,说明这类现象早已经发生,故可填“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
第二空,根据“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故可填“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
第三空,根据“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说明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前句“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此处应用“也”承接,且内容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故可填“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