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詹天佑从小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伙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种机器模型。后来他考入

2022-10-16 17:41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詹天佑从小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伙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种机器模型。后来他考入耶鲁大学专攻铁路工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他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材料二
钱伟长自幼喜读经史,文史成绩优异。“九一八”事变后,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的他决定弃文从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转学物理。随后,他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完成了志向与兴趣的完美结合,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兴趣与志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中,詹天佑年幼时对机器充满了兴趣,因此他常常和小伙伴一起用泥土仿作机器模型,以此为乐。后来,他将自己的兴趣贯彻到底,并通过学业、事业,将本属于个人的兴趣,转变成为祖国铁路事业奉献终身的志趣。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兴趣与志趣的传承。材料二中,钱伟长的个人兴趣本来在于经史,但是当祖国有需要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个人兴趣而择国家所需。这说明,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要慎重考虑,充分结合个人兴趣与国家发展的需求综合考量。但是,放弃个人兴趣并不意味着此后永远了无生趣。在为国家转学物理的过程中,钱伟长依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对物理的兴趣,探索、发现物理自身的奥妙,最终完成了个人兴趣与国家志趣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兴趣与志趣并非毫无区别,也并非水火不容。所以写作时应该辨析清楚兴趣与志趣的关系:兴趣是我们个人生活和成长的必需品,没有兴趣,一个人便成了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还是国家的子民,有时候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有自己,还有社会进步的需求、国家发展的需要。若是兴趣与志向完美结合固然是好,但若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具备社会责任感,适当牺牲兴趣,择国之所需。而根据钱伟长的经验可知,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说明我们应当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乐观,努力培养自己对这件事的兴趣。若只有志向,而无趣味,路途未免太过辛苦,很难坚持下去,学会苦中作乐,把志向转变为志趣,方能行得长远。
立意:
1.兴趣与志趣可以有机结合。
2.为个人培兴趣,为国家择志趣。
3.祖国有需要时,可以为志趣放弃兴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