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澡雪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品格追求

2022-09-23 21:11超越网

材料一:
“澡雪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品格追求。《庄子·知北游》中的“疏瀹(沐浴)而心,澡雪而精神”,与《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意,“以雪洗身,清净神志”的澡雪精神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警省与自省的要求。
修炼艺德,学艺先学德,演人先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明确指出了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对文艺行风,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社会生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娱乐圈中频频出现的“饭圈文化”“娘炮形象”将大众审美一度引向了畸形发展。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即便是其日常行为中的不当示范也将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的轩然大波,更不用说那些有违行业准则、触犯公序良俗、逾越法律底线的行径。拒绝浮躁,去除文艺圈的陋习、幻象与妄念,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应当认清楚脚下的路,看清前进的方向,甩掉对速成、虚名、捷径的妄想,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艺与自身修养,用心专研每一个角色,用情呈现每一部作品,用作品说话。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我们文艺工作者心怀敬畏之心与赤诚之心,澡雪垢滓,三省吾身,走好自己的道,守好自己的业,静心观察、潜心创作、用心表达,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编自焦阳《澡雪垢滓,以艺通心——文艺工作者三省》
材料二:
庄子在《知北游》中记录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对话:“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老子认为追求深远精深之“道”虽然玄妙飘无,但只要具有“澡雪精神”,濯垢除污,去其所恶,疏浚心中杂念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就能涤荡浮躁、回归本真。刘勰把“澡雪精神”作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思维原点:“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只有以虚静宁静的心灵去观照现实生活,不浮不躁、专心致志、深研问题,才能激活艺术创作力。“澡雪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加强品行磨炼、保持身心纯洁的座右铭,闪烁着中华文化智慧的光辉。
“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与修为。面对纷繁复杂、信息狂潮的大千世界和网络时代,人的本朴心性难免受到各种名利的影响和刺激,在这些人那里文艺成为纵欲逐利的工具,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高被矮化和消解。针对这股歪风,迫切需要作家艺术家在洁白无瑕的“雪”里涤垢净化,坚守艺术追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把自己的理想人格与道德文章融为一体,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澡雪精神”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考察中外文学艺术史,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都经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创作过程,用更费时的意志推敲、更精细的态度打磨、更深刻的思想呈现,成为人类艺术想象力、生命表现力和思想穿透力的瑰丽篇章和精神宝藏。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余年;当代作家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构思写作到1988年完稿,用了6年;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从搜集资料到完成用了25年,从中可发现一条艺术精品创作规律:大凡叙事性、巨制型经典的产生都是与创作者耗费的时间成正比例的。即使那些瞬间迸发的诗絮词羽,虽耗时不多,但也与作者的才智才情和长期的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写作是一种冥思苦想、反复打磨的过程,是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入观察、深邃思考,来不得草率而为、随意铺就,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沉潜沉稳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澡雪精神”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文艺作品一旦离开创作主体就具有独立自主的内涵力和影响力。因此,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就事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大凡知道美学目标所在的艺术家,都能志向坚定而镇静不躁、思虑周详,不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都能祛除浮躁,守正创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齐家治国、至善盛德的中华审美风范。
(摘编自李明泉《以澡雪精神荡涤浮躁之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工作者必须用“以雪洗身,清净神态”的澡雪精神严格自省自律,不放松艺德的修炼。
B.文艺工作者应拒绝浮躁,抛除陋习、妄念,脚踏实地地追求德艺双馨,以无愧于时代使命。
C.“澡雪精神”能除污去杂,涤荡浮躁,让人内心宁静,被刘勰视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思维原点。
D.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工作者只要重视艺德修炼,就能走好自己的路,守好自己的业,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
B.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仅关乎个人成败,也对文艺行风甚至整个文化领域、社会生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
C.那些流传至今的文艺作品都不是瞬间迸发的,越是经典,越是要打磨,创作者耗费的时间就越多。
D.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要迷失方向,要通过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来净化文艺发展空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澡雪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唯有多情枝上雪,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C.十年肺渴今夕平,皓然胸次堆冰雪。(陆游)
D.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文艺工作者为什么更应该以“澡雪精神”严格自省自律?请结合材料内容,对此加以简要概括。(4分)


1.【答案】D【解析】一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二是“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创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事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可知,文中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对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
2.【答案】B【解析】A项,“重视艺德修炼”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还需要精湛的“艺术技艺”。C项,扩大了陈述的对象,原文是“经典名著”“叙事性、巨制型经典”,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并且选项的表述很绝对。D项,“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不是“净化文化发展空间”的条件,从原文“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可见:“净化文化发展空间”有利于“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
3.【答案】C【解析】“澡雪精神”,是指用毫无杂质的雪来洗涤人身,祛除杂念乱欲,保持纯洁高尚的情操。这四句关于“冰雪”的诗句,只有C项的“冰雪”与人纯洁高尚的品质相关,其他三项都属于写景句,重在写情态而不是纯洁品格。C项的大意为:我十年的疾病好了,心中各种不良情绪得以平复,胸怀依然坦荡浩然,依然如冰雪般纯净。
4.【答案】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开头一段属于总论。后面分三个分论点来展开论证:首先阐述“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与修为,接着论证“澡雪精神”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最后指出“澡雪精神”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
【解析】分析论证结构,就是要分析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材料二采用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论,提出观点,即引用老子和刘勰的话,引出“澡雪精神”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的论述,然后分三个层次逐层展开。总论及三个分论点分析正确,各1分。
5.【答案】①网络时代极易放大文艺界的不当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文艺工作者应保持自省,修炼品德;②网络时代信息繁杂,以文艺逐利的歪风邪气难以禁绝,文艺工作者要加强自我调适与修为,追求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杆;③网络时代容易助长对速成、虚名、捷径的妄想,文艺工作者要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多出精品;④网络时代使文艺作品有更强的影响力,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以优秀文化作品守护好文化阵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