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

2022-09-21 15:48超越网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手工艺创作、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
材料二: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制作题材广泛,包含山水、花鸟、唐卡等,呈现出国画意境美的同时,还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立体艺术效果。当下的“非遗”传承人善于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孟金花的掐丝珐琅画关注作品传达的意义,以此制作的实用性较强的茶盘、食器等生活用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孟金花还突破性的以掐丝珐琅画来表现中国戏曲,将这两大艺术瑰宝融合在一起,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完成。说话的功夫,只见孟金花左手拿着铝丝,按照绘图进行弯折处理,在平面上构成线条流畅、具有立体感的图案。“掐丝”之后,便是“点蓝”。掐丝和点蓝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构成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经过“掐丝”工序的画,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条,既有中国传统图案的美感,又富于抽象线条的魅力。点蓝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设计图案中并没有标注颜色,作品中花是何种色调,鸟是什么色彩,背景是涂蓝还是描绿,对比是柔和还是强烈……全都在创作者的心里面。孟金花凭借经验和想象选取颜色,搭配色调,手中的作品瞬间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是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新”起来,首先内容上要新颖,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优化完善,不断融入文明和新鲜事物。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新”起来,还要形式上新颖,不断优化展示细节,不断提升展现形式,不断结合热点焦点,不断畅通传播渠道。只有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千方百计进行创新并推动创造性转化,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新”起来,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创新是“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是“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例如,手工艺类“非遗”不同于纯艺术类,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又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外,还应注意,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他的寓意不吉祥。”
(摘编自《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手工艺创作、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 “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 手工艺类“非遗”的本源是艺术审美需要,所以其传承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
D. 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美好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19. 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有哪些特点。
20. 济南商河鼓子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能为促进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18. C   “本源是艺术审美需要”错,根据材料三第二段“手工艺类‘非遗’不同于纯艺术类,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可知,手工艺类“非遗”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
19. ①制作题材广泛。②善于捕捉潮流元素。③“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离我们生活不遥远。④制作流程复杂,手工工艺精巧。  
20. ①要增强人们对鼓子秧歌的传承与保护意识。②鼓子秧歌传承人要善于捕捉潮流元素,让“非遗”更有活力。③鼓子秧歌要贴近生活,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增强鼓子秧歌的传承与保护。④锐意创新的同时不忘保护传统,要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有机结合。⑤鼓子秧歌在内容上要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完善,不断融入文明和新鲜事物;在形式上要不断优化展示细节,提升展现形式,不断结合热点焦点,畅通传播渠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