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人学视域中的“美好生活需要”》阅读答案-丰子义

2022-09-13 17:36超越网

“美好生活”,一个通俗而又影响巨大的话语,正成为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也成为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新战略。
虽然“美好生活”作为日常话语人们都在讲,但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歧义重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从心理体验的角度所作的理解,认为生活美好不美好,没有固定的标准,纯粹是一种心理感受。面对同一种生活,不同的人心理感受不一样,同样的人在不同时段的感受也不一样。另一种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所作的理解。与心理体验不同,这种理解把功利放在首位,生活美好不美好,主要看功利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各种功利需求中,物质利益的需求又居于首位,只有物质利益需求得到满足才是美好的。
这两种理解均不可取。就前一种理解来看,美好不美好确实与心理体验相关,它是个体对所处生活状态的心理反映和情感表达。但是,美好与否又不能完全陷于心理的体验中,倘若如此,必然会陷入相对主义,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这会导致讨论“美好”没有任何确定性;而且,美好不美好不能只停留于心理感觉上,还需要实打实的效果。没有这样的效果,心理感受不会真正好起来;即使有时好起来,也绝对不会持久。就后一种理解来看,生活的美好确实与功利的满足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如果“美好”仅仅意味着物欲的满足,这又是一种极端的扭曲。美好生活无疑是功利的,但又不能完全陷入功利,因此应当在肯定功利的前提下并在追求功利的基础上提升超功利的境界,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
所以,“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生活。只有这些生活都得到充实和提高,才能称得上“美好”。马克思所讲的人的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全面生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讨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时,提到了现实的个人和现实的生活,认为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接下来讲,“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在这里,生活和生产是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人和社会存在方式的生产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而且包括需要的生产、人口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生产。与全面的生产相适应,生活也必然是全面的。因此,马克思的生产、生活理论是全面的,准确理解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也就自然会准确把握其全面生活的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生活的美好又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连在一起的,这是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美好生活作为未来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其设定就是以人的自由个性的确立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克服现实生活的异化状态。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活变成了“非人”的生活,人的机能变成了动物的机能,只有彻底改变这种异化状况,才能使美好生活成为可能。美好生活的建立,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通过“自由、全面”来体现“美好”。所以,实现人民生活的美好和实现人类自由解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美好生活观。
(摘编自丰子义《人学视域中的“美好生活需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美好生活”,不管是从心理体验的角度还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进行理解都失之偏颇。
B. 每个人对同一种生活状态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这会导致讨论“美好”时没有统一的标准。
C. 只有物质的满足而无精神的充盈不是美好生活,在进行美好生活建设时更应重视精神建设。
D. 人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异化状态,失去了人的机能,那么就会和美好生活背道而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批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错误理解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B. 文章通过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为读者透彻分析了心理体验观和功利观的错误原因。
C. 文章阐释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为阐释“美好生活”的正确内涵提供理论支撑,有权威性。
D. 文章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非人”生活,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没有美好生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生活是否美好只是个人心理感受,《庄子》中惠施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此有相通之处。
B.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美好生活的更高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追求的社会目标。
C. 实现共同富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是我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具体实践。
D.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有志于道,“不改其乐”,颜回之乐符合当今美好生活的内涵。


1. C .“更应重视精神建设”错误,根据原文“‘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生活。只有这些生活都得到充实和提高,才能称得上‘美好’”,可见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充盈同样重要。
2.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以批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错误理解为重点”错误,文章的重点是论述美好生活的正确内涵。
B.“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错误,文章在第三段分析错误原因时没有运用举例论证法,而是因果论证,如“美好与否又不能完全陷于心理的体验中,倘若如此,必然会陷入相对主义,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这会导致讨论‘美好’没有任何确定性”。
D.“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没有美好生活”错误,结合原文“美好生活作为未来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克服现实生活的异化状态。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活变成了‘非人’的生活,人的机能变成了动物的机能,只有彻底改变这种异化状况,才能使美好生活成为可能”,可见应是为了论证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现实生活的异化状态。
故选C。
3. D. “颜回之乐符合当今美好生活的内涵”错误,美好生活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丰富的精神文明,颜回生活贫寒,虽然精神愉悦,但并不符合当今美好生活的内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