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

2022-07-28 15:59超越网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采取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有的文章评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如评论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         ;有的文章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         ,如分析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有的文章描述鸦片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如描述太平天国这样一场中国革命的状况与性质;等等。这些内容不一的文章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揭露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盗面目,谴责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惊醒”。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         之笔超越时代地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枪暗箭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笔走龙蛇
B.明枪暗箭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画龙点睛
C.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笔走龙蛇
D.唇枪舌剑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B.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形式,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C.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D.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8.D
19.D
20.B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明枪暗箭: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唇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语境指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应选“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互相欺骗。语境指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互相欺骗,应选“尔虞我诈”;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多用于人。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语境指中国隔绝状态被暴力打破后随之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应选“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语境指马克思文中的精辟语句,应选“画龙点睛”。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采用通讯报道”,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后面加“的形式”;
“以……的中心”搭配不当,应为“以……为中心”。
全部改对的是D项。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隔绝状态的中国被英国的暴力所打破后必然解体,比喻为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就会解体。
A.“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是夸张;
B.把盘旋环绕的众多楼阁比喻成“蜂房水涡”,是比喻;
C.“戎马”代指战争,是借代;
D.“花溅泪”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态,是比拟。
故选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