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节选)
叶燮
或问于余日:“诗可学而能乎?”
曰:“可。
曰:“多读古人之诗而求工于诗而传焉,可乎?”
曰:“否。”
曰:“诗既可学而能,而又谓读古人之诗以求工为未可,窃惑焉。其义安在?”
余应之曰:
“诗之可学而能者,尽天下之人皆能读古人之诗而能诗,今天下之称诗者是也;而求诗之工而可传者,则不在是。何则?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我今与子以诗言诗,子固未能知也;不若借事物以譬之,而可晓然矣。
“今有人焉,拥数万金而谋起一大宅,门堂楼庑,将无一不极轮奂之美。是宅也,必非凭空结撰,如海上之蜃,如三山之云气。以为楼台,将必有所托基焉。而其基必不于荒江穷壑、负郭僻巷、湫隘卑湿之地,将必于平直高敞、水可舟楫、陆可车马者,然后始基而经营之,大厦乃可次第而成。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
李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①)时日、(②)友朋、(③)古人、(④)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星宿之海,万源从出;如钻燧之火,无处不发;如肥土沃壤,时雨一过,天矫百物,随类而兴,生意各别,而无不具足。即如甫集中《乐游因》七古一篇,时甫年才三十余,当开、宝盛时;使今人为此,必铺陈扬颂,藻丽雕绩,无所不极;身在少年场中,功名事业,来日未苦短也,何有乎身世之感?乃甫此讨,前半即景事无多排场,忽转‘年年人醉’一段,悲白发,荷皇天,而终之以‘独立苍茫’,此其胸襟之所寄托何如也!
“余又尝谓晋王羲之独以法书立极,非文辞作手也。兰亭之集,时贵名流毕会,使时手为序,必极力铺写,谀美万端,决无一语稍涉荒凉者。而羲之此序,寥寥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万汇,系之感忆,而极于死生之痛。则羲之之胸襟,又何如也!
“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为基,而后可以为诗文。不然,虽日诵万言,吟千首,浮响肤辞,不从中出,如剪彩之花、根蒂既无,生意自绝,何异乎凭虚而作室也!"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固未能知也 固:一定
B.随遇发生 遇:遭受
C.因情敷句 敷:铺叙
D.谀美万端 谀:奉承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然后始基而经营之 鸟倦飞而知还
C.大厦乃可次第而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虽曰诵万言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悲 ②念 ③吊 ④怀
B.①念 ②悲 ③怀 ④吊
C.①怀 ②吊 ③念 ④悲
D.①吊 ②怀 ③悲 ④念
9,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题目“原诗”,意为推究诗歌创作的道理,“原”决定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诗”表明了本篇文章的议论对象。
B.文章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作者观点:通过学习古人之诗可以学会作诗,但仅借此就想创作出可流传的优秀诗歌是不可能的。
C.作者认为胸襟犹如诗歌之地基,而人的性情、智慧、聪明、才辨犹如大宅、大厦,杜市颇有胸襟,相比来说,王羲之则略显逊色。
D.文章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使得文章兼具文学性与逻辑性,更有表现力、感染力与说服力。
乐游园歌[1]
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2]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3]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此才以去无归处,独工否心日小河0
注释:【1】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正月晦日(中和节),杜甫应贺兰杨长史之邀参加宴饮,桑醉写下此诗。【2】长生木瓢:长生木做的瓢。【3】阊阖天门,此处借指官门。詄荡荡:开阔清明的样子。银榜:官殿悬挂的金碧辉煌的匾额。
10,结合叶燮《原诗》中画线的部分,简要分析杜甫的《乐游园歌》与一般诗人的同题材作品有何不同。(6分)
答
6.(2分)B
7.(2分)B
8.(2分)A
9.(2分)C
10.(6分)
【答案示例】①叶燮认为杜甫的胸襟高于一般诗人。②身处盛世,年纪尚轻,求取功名、建功立业的机会尚多,一般诗人很难像杜甫一样有身世之感。杜诗中“数茎白发”句悲年华易逝,“独立苍茫”句悲前途渺茫,满腔抱负无所寄托。③一般诗人同类作品往往极力铺陈,重颂扬奉承,追求文采华美,而杜甫写景叙事不重铺排。
【评分标准】概括杜甫与一般诗人的不同,概括准确,4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言之成理即可。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原诗(节选)
有人问我(说):“作诗能够学会吗?”
答:“可以”
问:“(那么)能通过多读古人的诗,把诗做得精巧并让它流传后世吗”
答:“不能”
问:“作诗既然能够学会,但(您)又说,通过多读古人的诗做到工巧是不行的,我很疑惑,这其中的道理到底在哪儿呢?”
我回答他说:
“作诗可以学会说的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够通过读古人的诗歌学会作诗,今天所说的诗人就是这样。但如果想把诗做得工巧并让它流传下去,其关键并不在此。为什么呢?大概人天生的资质能力有差异,虽然有的生下来就知道的,有的是通过学习才知道的,还有遇到困惑才学习知道的,想要把诗歌做的工巧并流传下去,那就不能只是通过研读诗歌能做到的。我现在如果跟您仅以诗歌自身的范畴来讨论作诗,您一定不能明白。不如我们用其他事物打个比方,这样您就能明白了。
“假如现在有个人,家财万贯想要盖一座豪宅,所有的门厅廊屋都要极尽高大华丽之美。这豪宅,肯定不能毫无依据地构思布局,像海市蜃楼和三神山的云气(一样虚无缥缈)。要建这样的楼台,一定要有能够支撑高台的根基,其根基一定不能选在荒野的江边,或者幽深的山沟),或者靠近外城,或者偏僻的小巷,或者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一定会选在平坦笔直高大宽敞,水路可以通航,陆路可以行车的地方,这以后才开始打地基筹划营造,高大的建筑才能有条不紊地建成。我认为作诗,也必须先有作诗的根基。作诗的根基,就是诗人的胸襟。有了胸襟,他的诗歌才能承载他的性情、智慧、聪明和才智机辩,使它们得到彰显,这些都会随着际遇产生、繁盛。
“千古以来的诗人首推当是杜甫,他的诗都是随着遇到的人、境、事、物来创作,作品中无处不抒发思念君王、担忧国家祸乱、悲叹时光流逝、怀念朋友、凭吊古人、思念远道之人,他诗歌中所有的欢愉、幽愁、离合、今昔的之感的抒发,也都是有感而生,根据遇到的事物而赋题,根据赋题来表情达意,根据自己内心的情感构思成句,这些都是因为杜甫有他博大的胸襟作根基的缘故。就像浩瀚如海的星空,万事万物都是肇生于其中;又好比通过钻燧能得到的火,随时随地可以有感而发;还好比肥美的土地,应时的雨水一过,万物就茁壮生长,众生根据种类呈现各自的兴发状态,它们的生机意态各不相同,无所不具。就拿杜甫诗集中乐游园歌这一篇七言古诗来说吧:当时杜甫才三十多岁,正值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如果让现在的诗人们来写,一定会大肆歌颂赞扬,铺陈辞藻去雕琢修饰,无所不用其极;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身处年轻人聚会之场所,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建功立业,怎会有那(深沉的)慨叹和(徙倚无依的)身世之感?但杜甫的诗,前半部分写景叙事没有太多的铺排,忽然转入‘年年人醉’一段,悲叹年华已逝,怀才不遇的遭际,从身世之感写到时世之悲,紧接着又感慨幸而蒙受皇天的恩泽,可以借杯中之物以消失意之愁,诗歌以‘独立苍茫’结尾,这都是因为他有博大的胸襟。(诸公醉醺醺地骑马离开乐遊园,惟独诗人思绪翻腾,感慨万千,立在园中,面对苍茫的暮色,咏出了这首诗。)
“我又曾说过晋代的王羲之仅以书法被后世奉为圭臬,并不是文辞写作的高手。兰亭聚会,当时的显贵、名流全都汇聚一堂,假如是当时的名手写序,一定会大力铺陈,用各种方法奉承赞美,决不会有一句涉及一点荒凉之意。然而王羲之这篇序,寥寥数语,就在对宇宙万物的俯仰观察寄托情感,而后感慨良多,最终归结于死生之痛。这样王羲之的胸襟(一般人)如何能企及呢!
“据此来说,有这等胸怀来作为基础,而后才可以写作诗文。不这样的话,即使每天诵读万言,吟咏千首,(你所写的)也都是肤浅空泛的言辞,如果不从胸襟出发,就像是剪裁下来的花朵,根蒂都没有了,生机自然也不复存在,与凭空建造房子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