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 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 ,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 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林林总总 源远流长 津津乐道 觥筹交错
B.琳琅满目 渊远流长 津津有味 杯盘狼籍
C.林林总总 源远流长 津津有味 杯盘狼籍
D.琳琅满目 渊远流长 津津乐道 觥筹交错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
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
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
D.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
20.文中画横线句可以改写成“中华美食美好、华丽、精致、坚韧、顽强、隐忍,中国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厚积新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答
18.A(林林总总,形容众多纷繁。琳琅满目,比喻充满了美好珍贵的事物。原文强调小吃店数量种类之多,选用“林林总总”更恰当。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的行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一般指事物的内在有很深的积蕴。结合语境,“中国历史”是指时间长久,选用“源远流长”更合适。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结合语境,选用“津津乐道”更合适。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杯盘狼籍,形容宴会时或宴会后筵席上的杂乱情景。结合语境,选择“觥筹交错”更合适。综上,选择A项。)
19.C(原句存在三处语病:其一,介宾短语残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作状语,应该补齐介宾短语,即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前加“在”,构成介宾短语“在……里”;其二,主客颠倒,“食客们”是施动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是受动者,应该是“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其三,用词不当,“感悟”主要强调心理上的妙觉、顿悟,而“感动”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这里选用“感悟”更合适。综合以上,只有C项全部修改正确,选C项。)
20.改句只是直接地把中华美食和中国美食文化的特性给罗列出来,节奏较为急促压抑。(2分)原句中第一个分句先是点明了中华美食的外在特点,再进一步阐述了中华美食的内在特点;第二个分句再更深层次地说明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特性。原句表达内涵、逻辑层层递进,且节奏上更为明快优雅,故原句表达效果更好。(3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