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它概括了人与植物的关系,从纸、茶、药,到床、船、屋…… ① 。如果只是生存需要,清水就够了。但生活中,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而与生存比, ② ——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传说1723年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虽然知道铁观音是灌木,不可能树冠盛大;虽然知道 ③ ,根系越深,香气越沉郁。可母株如此瘦小,还是让人意外。但如此瘦小的它,却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成活——万能地再生。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成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多种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20.①我们随时生活在草木之间
②精神就是奢侈
③越老的铁观音
21.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生动、有力地写出了茶生长、炒制、泡制过程的艰苦和磨难,以及成为茶水后茶香四溢的姿态,突出茶的神奇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纸、茶、药,床、船、屋”是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也都和草木有关,所以此处应填人与草木的关系,如“我们随时生活在草木之间”。
第二处,前面说到茶象征精神的部分,此处应承接“精神”来说,后文有“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可见,此处是说:与生存比,精神就是奢侈。
第三处,此处与“虽然知道铁观音是灌木”成并列关系,陈述对象都为铁观音,后文是“根系越深,香气越沉郁”,此处也应是“越……”都是,故此,可填:越老的铁观音。
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
“它们又从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茶叶人的生命和动作,写出茶成为茶水后茶香四溢的姿态,突出茶的神奇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
整句话写出了茶生长、炒制、泡制过程的艰苦和磨难,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