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从古至今,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
(摘编自叶小文《美育为什么重要?》)
材料二: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
(摘编自杨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材料三:
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
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
郎佳子彧:我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他挺“害羞”地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麻烦就大了。我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
记者: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郎佳子彧:这个作品叫《巾帼》,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表达对女性的敬意。
(摘编自孟繁哲《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
B. 从古至今,先贤们的各种美育思想结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C. 通过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 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郎佳子彧做了很好的示范。
15、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怎么做?请根据材料二概括。(4分)
16、请结合三则材料,探究郎佳子彧作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成功的原因。(4分)
答
14A
15、①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③引导年轻人追求美,懂得欣赏中国之美。
16、①个人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继承传统文化,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利用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③以美为媒,沟通世界,在国际交流中传播民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