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打开一本书,却总是读了一半放在那里,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本;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又力不从心……
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面对海量信息时,人们往往目不暇接,难以全部吸收或只能浅层次地吸收,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慌。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另外,任何一种知识和学问都有其成熟的内在体系,当前市场上提供的“干货”虽简化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痛苦,但是如果人们想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很可能短时间内知识量爆棚,但只是假象,并且还会加剧知识焦虑。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很难全部遍及。因此,对知识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催生出一些不时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当我们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让我们触及所需时,焦虑情绪就会出现。特别是现在的新中产阶级,他们普遍存在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等问题,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于是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逐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当前,信息生产的主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在人人都参与信息生产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正日益受到挑战,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真实准确的。此外,网络上的一些二次生产和传播也会影响一手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整个信息环境真假混杂。在此环境中,我们要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就需要耗费比之前更多的精力。
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为了克服信息不足造成的恐慌和焦虑,人们可能会人云亦云,成为失去思考能力的追随者。此外,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
(摘编自匡文波《“知识焦虑”缘何而生》)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认为,面临快速的环境变迁或社会转型,人们会产生“更为迫切的心态秩序的危机”。知识焦虑或许就是这种危机的最直观显露:既有的信息知识获取秩序受到新媒体的挑战,新秩序又远未建立,信息自由状况远超人们的预见与把控,陌生感使得生活于其间的个人或群体变得无所适从。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种种产生于适应新形势的“现实性焦虑",虽是人类对某种外部危险本能的知觉反应,但人们也能够进行积极战斗或逃避危险。这一成果让我们感到:一方面,面对网络信息泛化、知识爆棚这样一些无法预料、不可控制的情境,知识焦虑固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心理必然;但另一方面,变迁也为变化提供了可能,焦虑对个体生存未必都是消极的,它也会激发一些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
作为一种科技进化的产物,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不论是选择或提升,都是具有进化意义的人类适应性行为。发现问题、消除危险,首要的是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态,靠近知识焦虑的最初体验,而后才能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知识焦虑亦可激发我们对精确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我们如剑如炬般的锐利眼光。当信息如潮水一般袭来,哪些是真知,哪些更有价值,就需要我们不断调动过往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从而将发掘、判断、理解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更智慧、更强大的自己。
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目前,维基百科、知乎问答、百度云盘等花样迭出的动态共享数据库,正在日益推进人工智能与智力的匹配,正趋向完善地服务于我们的知识诉求和个性化需求。以点对点对话、知识转述、视听文学等为样态的知识付费,也有待于打破狭隘的市场交易思维局限,真正解决碎片化知识积累和效益等问题,提高知识拥有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分享速率,加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开放性转化,实现人类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深度创新。
(摘编自孟威《知识焦虑如何转化为学习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环境中的知识焦虑,有个人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不足的原因,也与环境因素相关。
B.现在的新中产阶级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C.在当下复杂多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找寻真实准确且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更困难。
D.把知识焦虑变为动力,需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容易盲目跟风,轻信网络上的知识速成品,致使知识量爆棚却加剧了焦虑。
B.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从社会和心理角度对知识焦虑做出深层解释,并提供积极建议。
C.从长远来看,只要人们不被动回避问题,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就能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D.动态共享数据库以及多样态的知识付费,都是当下人们创新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有效探索行为。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焦虑”表现的一项是( )
A.在各类APP信息接收与解读过程中,人们很难专注于某一条信息,持续分心并且害怕错过。
B.一位网络工程师在某一流大学学有所成之后,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而成为“考证狂人”。
C.四川绵阳七十岁的李启君奶奶坚持五年,圆梦大学,她表示若身体允许,还想当作家写小说。
D.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比如用锅,昨天有专家说铁锅好,今日又有专家说铝锅好,人们无所适从。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严密,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有何不同。
5.武汉一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在付费知识产品上的花费过万,但“买课如山倒,学习如抽丝”,这些课程都没有坚持上到最后。请结合材料剖析其中的原因并给出建议。
答
1.B.“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错误,原文并未提及“其较高的求知欲”,“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不足”。
2.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范围失当,“知识量爆棚”只是“很可能”出现的短时现象,且“只是假象”。
B.“费孝通……并提供积极建议”依据原文材料二第一段,费孝通的理论并未给出积极建议。
C.“只要……就”表述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是说“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故选D。
3.C.并非“知识焦虑”,而是清醒、主动地终身学习。
4.①材料一为层进式论证结构。先举“知识焦虑”的现象,进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焦虑”,再进一步分析“知识焦虑”产生的两个原因,最后分析“知识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由浅人深,层层深入。②材料二为总分式论证结构。由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焦虑未必都是消极的,也会激发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接下来从(对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激发对精确知识的兴趣、激活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
5.剖析原因:这是一种知识焦虑现象。面对海量信息,这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地索取和接收,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信息。建议:①要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视现实的压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上来,专注于资源能量的最优部署。②要培养自己锐利的眼光,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定位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和研究。④要减少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攀比心态。⑤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