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炊烟袅袅牧人归”。儿时的故乡,还是_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悠悠升起的炊烟,自然成了催人

2022-05-19 10:41超越网

“炊烟袅袅牧人归”。儿时的故乡,还是_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悠悠升起的炊烟,自然成了催人回家的信号。看到炊烟,在田间劳作的人们便想到了收工。女人们因念着孩子和家务,总是行色匆匆地走在最前面;男人们拉着农车和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不紧不慢缓缓地走在后面;暮归的老牛随着主人__________,看到路边翠嫩的野草,憋不住,总要歪着脖子啃几口,高兴了还要“哞、哞——”地喊几声……故乡的傍晚充满韵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黄昏迈着轻捷的步伐,悄悄地从天边走进了村庄,把无限的清幽和甜美倾情地带给了故乡。餐桌展开温馨的胸怀。静静地立在庭院里,把清香的米饭与可口的菜肴无私地呈现给家人。村子里不时响起犬吠和妇女的唤儿声。有的人家还在场的一角点燃了麦壳、秸屑,以生烟驱赶蚊虫。这时候一家人最全,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扇着蒲扇,边吃边聊,安闲而和谐。
偶尔,有萤火虫一闪一闪地__________着,常常被孩子们捉进瓶子里,提在手里显摆、把玩。远处,传来了一阵阵二胡和竹笛声,__________,像从深山幽谷流出来的清泉,也像从河边吹来的凉爽的风,让吃饭、乘凉的人们感到特别的惬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落而息 踽踽而行       飘荡       含蓄隽永
B.竿头日上 踽踽而行       飘忽       委婉悠扬
C.日落而息 款款而行       飘忽       委婉悠扬
D.竿头日上 款款而行       飘荡       含蓄隽永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男人们拉着农车和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的辛劳,不紧不慢地走在后面
B.男人们拉着农车,扛着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的辛劳,缓缓地走在后面
C.男人们拉着农车,扛着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不紧不慢地走在后面
D.男人们拉着农车和铁犁,有说有笑,仿佛回顾着一天,不紧不慢地走在女人后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为家人准备好了的清香的米饭与可口的菜肴摆放在立在庭院的餐桌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18.C(3分)【解析】第一组,“竿头日上”比喻学业进步很快,“日落而息”指太阳下山后就休息,形容作息有规律;根据文段语意,是形容故乡的生活有规律,应选“日落而息”。第二组,“踽踽而行”指孤零零地独自走路,形容非常孤独,“款款而行”指慢慢地行走,悠闲自在;语段是形容老牛暮归的情形,应选“款款而行”。第三组,“飘荡”指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飘忽”指(风和云)等迅速移动,轻快迅疾的样子;语段是形容萤火虫,应选用“飘忽”。第四组,“含蓄隽永”形容文章写得好,有风格,“委婉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和谐而传播得很远;根据语境,应选“委婉悠扬”。
19.B(3分)【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搭配不当,在此语境中,动词“拉”不能与“铁犁”搭配;“回顾着一天”表意不够完整;语意重复,“不紧不慢”与“缓缓”,语意重复。A项,没有修改搭配不当的问题;C项,没有修改表意不够完整的问题;D项,没有修改搭配不当、表意不够完整两个问题。
20.①句式上:改句是一个长句,多个修饰成分并列在一起,表达直白,缺乏变化;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将句子的内容分别呈现,层次更加鲜明,更有节奏感。
②手法上:改句采用陈述的语气,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将事实状态描述清晰;原句使用了拟人手法,使餐桌及桌上的食物有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传递出黄昏时“家”的温馨,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
[5分。句式、手法判断准确,2分;分析表达准确清晰,3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