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均属于外来鱼种。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繁殖适应性调节能力

2022-05-07 22:06超越网

材料一:
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均属于外来鱼种。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繁殖适应性调节能力、生长速度快,挤占了其他鱼类生存空间,破坏了洱海生态平衡。为有效控制银鱼、西太公鱼种群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每年定期对洱海银鱼,西太公鱼实施生态治理,减轻水体污染,保护洱海水环境。
洱海银鱼生态治理始于2015年,随着西太公鱼种群数量的增加,自2018年开始增加对西太公鱼的治理。2020年生态调控时间为8月10日~10月24日,实际共实施了73天。其间,共出动15742船次,捕获西太公鱼约739.258吨,银鱼约427.684吨。
 
  如图1所示,银鱼在9月15日当日总产量达9220公斤后上升趋势减缓,日产量最高为9月25日达9905公斤;西太公鱼8月17日~9月15日日产量均低于8000公斤,9月16日达12819公斤,日产量最高为10月12日达29820公斤,10月13日~23日产量基本稳定。
 

   根据图2,喜洲镇银鱼总产量为382026公斤,太和办银鱼总产量为60公斤,喜洲镇银鱼总产量为太和办的6367倍。上关镇西太公鱼总产量为236034公斤,双廊镇西太公鱼总产量为15725公斤,上关镇西太公鱼总产量为双廊镇的15倍。
(摘编自《2020年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治理调查分析》
材料二:
为有效控制银鱼、西太公鱼种群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恢复洱海生态环境,大理市从8月10日起至10月8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
在生态调控期间,大理市严格实行洱海渔船一船一牌一证制,持证渔民可在特许时间内入海开展生态调控,渔民在捕捞时除可使用银鱼丝网、西太公鱼捕捞用一层丝网外,禁止使用其他渔具。
据了解,为确保今年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顺利实施,大理市洱管局在2019年《方案》的基础上编写2020年《方案》,对《方案》内容进行较大调整和完善。同时,邀请沿湖渔民代表和乡镇分管领导等人员就今年《方案》中渔民最关心的事项进行专题座谈。
大理市洱管局还编制了《关于加强对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生态调控期间渔船集中停放点管理的通知》等数份指导文件,并分别发放到镇、街道办、村社及沿湖渔民,共发放4100余份。并根据今年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大理市洱海渔业生态调控、安全生产责任书》《承诺书》。
(摘编自《大理市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
材料三:
大理市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的攻坚战,政府和企业联动,干部和群众连心,共同推动洱海主要水质指标总体向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
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必须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细处、实处、深处落实好环保举措,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只是云南洱海,全国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纷纷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长江大保护、更加生机勃发,塞罕坝松林成海、绿意无边,祁连山解脱束缚、重现活力,秦岭群峰逶迤、鸟语花香……
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必须统筹好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今在洱海地区,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这既是为保护洱海,也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清醒看到,虽然洱海水质逐渐向好,但治理成效还不够稳定,依然会偶有少量蓝藻聚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美丽中国必将渐成现实。
(摘编自杨文明《洱海保护见证高质量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洱海银鱼和西太公鱼生长速度快、繁殖适应性调节能力强,对洱海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当地对其实施生态治理。
B.根据图1可知,银鱼和西太公鱼产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银鱼日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西太公鱼日产量变化趋势较大。
C.洱海周边各地的银鱼,西太公鱼的产量不同,特别是银鱼的总产量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这说明洱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云南大理洱海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采用了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得文本条理清晰、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材料二详细列举了大理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指导性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材料三开头指出云南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在政府、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效,结尾又指出其不足,体现了辩证思想。
D.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对大理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进行了阐述,都谈及大理的生态治理对当下的意义。
6.材料三对大理洱海的生态治理理念进行了高度评价,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谈一谈大理是如何贯彻这些具体的生态治理理念的。(6分)


4.C(“这说明洱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于文无据,图1只是客观说明洱海周边各地银鱼、西太公鱼的总产量,这些数据不能说明洱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5.D(“都谈及大理的生态治理对当下的意义”错误,材料一是对2020年大理市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治理的调查分析,材料二涉及大理市开展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生态调控的具体举措,并未直接谈及“对当下的意义”。D项以偏概全)
6.①生态治理必须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材料一中,大理每年定期对洱海银鱼、西太公鱼实施生态治理。②统筹好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材料二中,大理对洱海捕鱼进行统筹管理;同时,编写实施方案,并邀请渔民代表参与座谈。③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材料一中,洱海银鱼生态治理始于2015年,持续到2020年。(意思答对即可,每点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