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薪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著名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中,以他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当代艺术与生活间距离越来越小,艺术就是生活,不同艺术门类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多种艺术呈现融合趋势。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如同照相机的发明产生了摄影艺术一样,虽然数码相机的发明把胶卷相机送进了博物馆,却也使摄影变得更简单,摄影的普及程度前所未有。今年剧场运营因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停滞,“非常态”环境又给舞台艺术革新提供了创生契机。行业主动探索,重新思考传统舞台艺术内涵与形态的新空间。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于今年4月闪亮登场,该剧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共同打造,全过程依托网络载体,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吸引了29万观众线上观剧,人数达到了广州大剧院一年的观众量。
艺术传播上,网络让艺术能被更多人欣赏。网络平台让艺术传播范围和受众数量获得了指数级增长,传播媒介迭代使得传播范围扩大。传播主体也从发行方宣传延伸到互联网时代自发传播,社交媒体成为传播主导者,从而倒逼艺术创作提高质量,更加关注公众的消费行为习惯与心理趋向。在这个数字化影响越发深入的时代,文化生态、艺术形态或许只有深度网络化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摘编自《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热搜式追剧”成为不少观众看剧的“新姿势”。这背后,实际上是社交媒体、片方和播出方利用智能算法与观众口味达成的一种“共谋”。
如今智能算法已然大行其道,不仅为创作者提供市场决策依据,还可以根据观众行为推荐与其兴趣相匹配的内容。智能算法对影视行业的“入侵”也远不止于营销和传播层面,而是以一种“理性工具”的面孔深度渗透到内容策划、拍摄乃至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这在具有天然技术优势的网络视听平台上尤盛。大数据运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观众的喜恶和市场的走势,能有效地帮助影视创作者掌握话题热点,实现经济效益。
因此,智能算法规则下诞生的影视作品往往有着明显的“吸金体质”。算法显示,影视作品要想引发舆论讨论,设置具有话题度的“热搜工具人”角色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于是,家庭剧里都有重男轻女的父亲母亲,依赖他人的兄弟姐妹;情感剧里遍布处处留情的大渣男,工于心计的第三者。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却都在算法的指导下,为脸谱化的人物设置程式化的剧情,打造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话题标签,收割极为短暂的市场热度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影视剧应当是思想的产物。而正是这种宝贵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作品与众不同,让创作百花齐放。而“热搜定制爽剧”却千人一面,套路雷同。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一味地通过智能算法来编织影视作品的骨架和肌理,无条件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喜好,不仅将会使影视创作走入机械重复甚至倒退的“死循环”,而且将带着观众在“娱乐至上”的歧途中走入钳制自主思想的泥淖
实际上,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存在的智能算法,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取向的。让其产生“异化”的是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创作捷径、迅速在市场中捞一笔热钱的浮躁心态。这必须引起业界的警惕。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智能算法在影视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裨益。它提升了作品的生产效率,拉近了创作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影视作品实现“为人民而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应当辩证地看待应用智能算法,在充分发挥创作主动性的基础上,真正让智能算法为影视创作锦上添花。
(摘编自《“算法”定能“胜算”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艺术随技术发展而发展变化,因工具变迁而更加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被新工具“点化”后,传统艺术能创造新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C.如今智能算法已经在影视行业大行其道,“入侵”至影视拍摄、制作、传播的各个环节,在一些网络视听平台中更是如此。
D.在算法的指导下,为脸谱化的人物设置程式化的剧情,打造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话题标签,就可以持续收割市场热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离不开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电影的诞生必须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支持。
B.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得到丰富,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C.只要避免通过智能算法来编织影视作品的骨架和肌理以及无条件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喜好,就能够创造出极具思想性的影视作品。
D.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创作捷径、迅速在市场中捞一笔热钱的浮躁心态,让作为新兴技术存在的智能算法产生“异化”,我们应当警惕。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成功上映,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电影认知,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新鲜的艺术体验。
B.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代人感极强,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
C.在bilibili网站“2019最后的夜”新年晚会上,虚拟偶像洛天依与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合作了一曲《茉莉花》,完全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D.微软人工智能少女“小冰”既可写诗唱歌,又会设计绘画,还是拥有亿万粉丝的节目主持人,人们担忧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4.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4分)
5.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当代艺术工作者如何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并向大众推广?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答
1.B 2.C 3.D
4.①假设论证。用“如果没有”进行假设,论证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 ②引用论证。引用陈丹青的话,证明艺术发展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③举例论证。以蔡国强的焰火作品为例,论证新工具使传统艺术拥有了新生命,使观众拥有了新鲜的艺术体验。(以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为例,论证新形势推动了新的艺术形态产生。) ④类比论证。用摄影艺术与舞台艺术进行类比,证明新的艺术形态可以推进艺术不断向前发展。(每点2分,答出两种不同手法即可,其中指出论证方法1分,结合材料说明1分)
5.制作:①艺术创造者要充分利用新的工具与手段,借助科技要素不断拓展视野与艺术灵感。 ②用新工具“点化”传统艺术 ,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给观众新鲜的艺术体验。 ③在新形势下主动探索,借助新艺术形态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④辩证地看待应用智能算法,拒绝套路化的“热搜定制爽剧”,提高思想性和艺术性,让创作百花齐放。
推广:⑤深度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艺术传播,关注公众的消费行为习惯与心理趋向。 (每点2分,制作方面答出两点,推广方面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