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气候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类掌握了足够丰富的气象学知识, ①_______,人工增雨就是最为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类型。天空中有着丰富的云水资源,但自然云中的云滴通常都很小, ②_______,这种大小的云滴只会漂浮在大气中不可能降落到地面。只有当云中的云滴长大到直径大于200微米才会降下毛毛雨,直径大于500微米才会成为雨滴降下。通过人工技术手段向云体播撒致冷剂、结晶剂等,增强凝结效应,③_______,就可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在水资源愈发短缺的今天,人类向天要雨能否为所欲为呢?人工增雨首先空中要有云,要有那种厚度超过两千米,且含有丰富的水汽的云团,同时其内部状态还不能太稳定。当这种云团恰好处于强烈的上升气流区时,就会不断有水汽补充进来打破内部稳定,促使云滴碰撞合并增大。这时向云团播撒足够的合适类型的催化剂,使云团拥有了足够的凝结核,才能最终实现增雨效果。可见,人工增雨作业对天气条件要求苛刻,远非神话中的呼风唤雨。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答
20. (1)就能够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2)一般直径不超过200微米(2)促使云滴增大变成雨滴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处应是说现代人类掌握祖国丰富的气象学知识的结果;由后面“人工增雨就是最为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类型”可知,前面应说“能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
第二处,由前面可知,补写的句子应是说自然云中云滴小的情况;由后面“这种大小的云滴只会……不能能降落到地面”“ 只有当云中的云滴长大到直径大于200微米才会降下”可知,补写句子应是说云滴直径不超过200微米。
第三处,由前面可知,云滴长大才能变成雨滴,由“增强凝结效应”可知,后面是“凝结”的效果,即“云滴变大”;由后面“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可知,前面是达到降水的过程,即“云滴增大变成雨滴”。
21. 只有云团超过两千米厚度,含有丰富水汽内部不稳定,并处于强烈上升气流区,向其播撒足够类型催化剂,才能实现人工增雨。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以及使用句式的能力。
首先把握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由“人工增雨首先……”“最终实现增雨效果”“可见,人工增雨作业对天气条件要求苛刻”可知,这段文字是讲述人工增雨要具备条件;由“首先空中要有云,要有那种厚度超过两千米,且含有丰富的水汽的云团,同时其内部状态还不能太稳定”“当这种云团恰好处于强烈的上升气流区”可知,是对云团的要求,重点是“厚度”“含丰富水汽”“内部状态不稳定”“处于上升气流区”;由“这时向云团播撒足够的合适类型的催化剂,使云团拥有了足够的凝结核”可知,这是对人工的要求,重点是“播撒足够的合适类型的催化剂”。
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使用条件关联词进行连缀。
由上面分析可知,要达成的结果是“人工增雨”,而要达成这一结果,需要具备“云团”和“人工”的条件,综合二者即可。
最后使用“只有……才能……”进行连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