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目标84.5%);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2015年下降28.8%(目标1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3.4%(目标70%);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0.6%(目标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均在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基础上继续保持下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滑雪运动员腾空翻转的背景是北京碧蓝的天空,“冬奥蓝”被中外运动员发布到社交媒体上,成了冬奥会最美的风景。二十多年来北京市花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2013年至2021年更是开启了“加速度”。9年间,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纳入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实践案例”,形成备受称赞的“北京方案”。北京,曾是世界上燃煤消费最多的首都,燃煤消费一度占全市能源消费的75%。自2014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关停了四大燃煤电厂,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的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投入使用。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因此减少920万吨燃煤消费,占北京全市压减燃煤目标的70%左右,相当于3.5个首钢搬迁减少的燃煤量。从北京2014年发布的第一轮PM2.5源解析开始,移动源就一直在本地污染源中位居榜首。从2013年北京全面治理PM2.5以来,针对移动源,北京“严标准、促淘汰、强监管”,加上交通管控约束、经济政策鼓励等措施,逐步形成了“车、油、路”一体化的北京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在北京2018年发布的第二轮PM2.5源解析结果中,扬尘污染在本地排放中的占比升至16%,仅次于移动源。扬尘污染在北京一般有三大来源,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裸地扬尘。要想解决扬尘问题,要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全市各区在应对扬尘污染问题上都因地制宜拿出了不少妙招,甚至用“以克论净”来看治理效果。在扬尘管理上,全市各区恨不得形成了“一区一经验”。
(摘自程思遥 王莉《冬奥遇上“北京蓝”——北京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是怎么实现的》)
材料三:
邢台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1年,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3,在全国168个城市中倒排第23;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优良天数245天,比2020年增加39天,超额完成省定全年目标。长期以来,邢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处于末位徘徊的尴尬局面。2020年以来,邢台市坚决破除“区位论”“输入论”等错误论调,解决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思想高度统一,力量全面凝聚。邢台市制定出台了《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行动方案》,谋划实施了产业结构优化、工业企业提标改造等九大大气污染攻坚战和具体措施。针对重点企业,严格总量控制,日控月考,50家排放大户全年排污总量同比减少710吨(同比下降13.2%);狠抓工程减排,治理提升重点企业102家,对570家市区及周边涉气企业按照B级及以上引领性标准进行精准化治理,提标改造涉VOCs企业4730家。此外,邢台市构建“点、面、域”大气走航监测体系,8辆走航车常态化巡查,摸清污染分布,快速锁定异常高值点和主要污染区域,及时交办,跟进处置;深入推进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了现有环境监测平台,搭建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网,连接全市364家重点污染企业、31家大车门禁、546个建筑工地、1057辆渣土车,有力推动了大气环境污染精确溯源、高效处置、统一监管。
(摘自邢云 贾如琢《河北邢台:空气质量“黑帽子”是这样摘掉的》)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2005年相比,中国碳排放量在2020年下降48.4%,完成了中国对国际社会所作的承诺,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氧化碳快速增长的局面。
B.2011-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我国已圆满并超额完成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态环境约束性的各项指标。
C.2011-2020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中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量连续下降,说明中国坚持的绿色发展取得了成功。
D.与2011年相比,2020年中国非石化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两倍多,其中光电和风电累计装机量增长最快,而核电和水电增长较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一项是( )3分
A.“冬奥蓝”成为北京冬奥会最美的风景,备受国内外普遍关注,得益于二十多年来北京市对于大气污染花大力气的治理。
B.自2014年开始,随着北京关闭四大燃煤电厂和投入使用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移动源就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C.2020-2021年,随着PM2.5年均浓度降低了二成多,邢台市的优良天数增长,说明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D.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与北京注重“一区一经验” 的因地制宜模式不同,邢台则强调“力量全面凝聚”的集中统一模式。
6.在大气治理方面,北京市和河北邢台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6分)
答
4.A 选项中“根本上”一说有误,材料一原文为“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5.C A由材料二“‘冬奥蓝’被中外运动员发布到社交媒体上,成了冬奥会最美的风景”可知,选项中“备受国内外普遍关注”一说扩大了范围;B由材料二“从北京2014年发布的第一轮PM2.5源解析开始,移动源就一直在本地污染源中位居榜首”可知,选项中“自2014年开始……移动源就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说法有误。D项中对北京和邢台的治理模式的概括有误,从材料二“北京‘严标准、促淘汰、强监管’,……北京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可知,北京模式中也有集中统一;从材料三“摸清污染分布……跟进处置”可知,邢台模式中也有因地制宜。
6. ①制定相关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②对重点领域,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③精准施策,对于不同污染源采取不同的治理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