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

2022-03-16 20:47超越网

《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        ,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        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      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       ),这使他的观点      ,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18.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靡一时    动人心魄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B.脱颖而出    动人心魄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C.风靡一时    沁人心脾    微言大义    匠心独运
D.脱颖而出    沁人心脾    高屋建瓴    独树一帜

19.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B.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
C.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D.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

20.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B.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C.为了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D.为了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18.A【解析】第一组:“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脱颖而出”,锥子的整个尖部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结合语境,此处主语是作品,应选“风靡一时”。第二组:“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结合语境,此处形容“美的历程”带给人的感受,应选“动人心魄”。第三组:“高屋建瓴”,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结合语境,此处强调李泽厚基于全面透彻把握基础上的高度的总结概括性,应该选用“高屋建瓴”。第四组:“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结合语境,此处指观点独到,应选用“独树一帜”。
19.D 【解析】分句陈述对象是李泽厚,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应保持主语一致,排除BC;依据后文中揭示“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的结论,可以确定此处李泽厚要在历史背景中寻找风格与审美的成因,排除A。
20.B【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不合逻辑。“为了……,而……”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前后分句表达的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应改为“通过……,来……”。(2)搭配不当。介词“对于”使用错误,依据文意,该句表达的是“美”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并加以突出,所以应改为“与”。综合以上分析,只有B修改正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