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艺术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地区那场______的战役,有力地彰显了中国军人为国舍命的碧血丹心,生动诠释了国家意志和民族力量的强大。党中央一声令下,所有官兵______,从四面八方迅速归队集结;普通民众积极参军,全国人民全力支前,反映了党与人民______、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展现出面对侵略者______的民族力量。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影片《长津湖〉》艺术地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铁道列车被炸的惨烈,乱石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紧张激烈,新兴里战斗气壮山河,指导员梅生退伍了又重返战场,老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片尾“冰雕连”令敌人亦为之动容……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震撼天地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长津湖》启示我们:一个敢于为祖国的光荣、安全和独立而奋起战斗的觉醒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艰苦卓绝 奋不顾身 休戚与共 同心协力
B.坚苦卓绝 义无反顾 息息相关 同心协力
C.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休戚与共 万众一心
D.坚苦卓绝 奋不顾身 息息相关 万众一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敢于为祖国的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觉醒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B.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的安全、光荣和独立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C.一个敢于为祖国的安全、光荣和独立而奋起战斗的觉醒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D.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的独立、安全和光荣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
18.C(3分)
解析:“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多用于形容斗争、生活极其困苦;“坚苦卓绝”是指在艰难困苦中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此处形容长津湖战役,“艰苦卓绝”更符合语境。“义无反顺”指从道义上勇往直前,不退缩回头。“奋不顾身”指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奋不顾身”与此处“归队集结”语境不合。“休戚与共”指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息息相关”指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此处语境强调共同承受“忧喜祸福”,选择“休戚与共”更恰当。“万众一心”指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指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前者强词“团结”,后者强调“努力”,前者更符合语境。
19.D(3分)
解析: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其一为不合逻辑,“奋起战斗”指的是抗美援朝,从时间节点来说,中华民族在此之前早已觉醒。“为祖国的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
应该是已经觉醒了的民族。而不是在“为祖国的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过程中觉醒;其二为语序不当,以句中的“光荣、安全、独立”应该为“独立、安全、光荣”,觉醒的民族先有独立的意识,然后有安全意识,最后才有国家荣誉感,“独立、安全、光荣”作为目标,由低到高,符合逻辑。
20.(5分)
①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更有感染力。(1分)三个句子整齐排列,读来朗朗上口;用“生动写照”“集中展示”“具体体现”三个词语集中诠释了“抗美援朝精神”,一气呵成。(2分)
②条理清晰,表达严谨,更有说服力。(1分)分条陈述抗美援朝精神,由“崇高风范”上升到“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最后直达“民族精神”,层层递进,逐步深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