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从一进山我便注意到这山上的柏树。山是多而深的,一座一座,一层一层。来时,过了一座又

2022-03-08 09:05超越网

从一进山我便注意到这山上的柏树。山是多而深的,一座一座,一层一层。来时,过了一座又一座,转过一沟又一沟,真是________,有时你觉得只要过去这一座山就不会再有了吧,但过去后横在面前的又是一座;有时你感到只要爬上这个山顶便能看到山外的景色,但爬上去一看,前面还是山。无数的山就这样组成自己的阵容,气势磅礴,确实壮观。
山上是以石为阵树为兵。进山几十里,几乎是清一色的柏树。树木并不密集,一棵与一棵之间有一点间距,远看去就像士兵在操练,不觉幻想起淝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这样广阔的山区,蜂窝知海,起伏不断,树也就_______。
后来,我攀着石崖,仔细地观察每一棵柏树,这树长得并不高大,也不挺拔,但是很坚强。山几乎没有一点土,全是石头,被雨水冲刷得溜光,树根就插在石缝里。我顿时对这树_________,倒觉得这生命不是从石缝里往外长,而是上天降下的一股生命之水溅在石上,又顺着四面八方的石缝细细地渗到各处。由于长年的________,这树除叶子是绿的外,树干已变成褐色,而根或黑或黄,和石头几乎无法分辨。大自然选择了这样坚强的树,树也这样顽强地保护了这座山。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重水复  连绵不绝  肃然起敬  风吹雨打
B.水穷山尽  连绵不绝  油然起敬  风吹日晒
C.山重水复  不绝如缕  油然起敬  风吹雨打
D.水穷山尽  不绝如缕  肃然起敬  风吹日晒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树木并不密集,一棵与一棵之间有一点距离,远看去就像士兵在操练,不觉幻想起淝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
B.树木并不密集,一棵与一棵之间有一点间距,远看去就像士兵在操练,使人不觉幻想起淝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
C.树木并不密集,一棵与一棵之间有一点距离,远看去就像士兵在操练,使人不觉联想起淝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
D.树木并不密集,一棵与一棵之间有一点间距,远看去就像士兵在操练,不觉联想起淝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
19.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C.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资源和条件。
D.这样的黑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17.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水穷山尽”,意思是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语境为“过了一座又一座,转过一沟又一沟”用“山重水复”。
第二空:“连绵不绝”,意思是连续而不中断。“不绝如缕”,意思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根据前文“这样广阔的山区,峰峦如海,起伏不断”可知用“连绵不绝”。
第三空:“油然起敬”,自然而然产生的恭敬。“肃然起敬”,猛然间产生的恭敬。语境为“我顿时对这树”用“肃然起敬”。
第四空:“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风吹日晒”,意思是狂风吹,烈日晒;形容无所遮挡。根据后文“树干已变成褐色,而根或黑或黄,和石头几乎无法分辨”用“风吹雨打”更合适。
故选A。
18.C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一棵与一棵之间有一点间距”用词不当,“之间”与“间距”的“间”语义重复不当,“间距”可以改为“距离”;
二是“不觉幻想起淝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偷换主语,句子的主语应是“树木”,我们中途易辙成“我们”,可以改成“使人不觉联想起肥水之战中的‘草木皆兵’来”。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19.B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树具有了人的品格。
A.“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飘坠的”运用了排比。
B.“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具有人的羞涩的情态。与例句相同。
C.“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运用了比喻,把地球比作家园。
D.“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黑土地的肥沃。
故选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