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
( )。从_ 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 出宝石般的光芒,,让人称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题材 叹为观止 散发 摄人心魄
B.体裁 击节称赏 进发 摄人心魄
C.题材 击节称赏 进发 动人心弦
D.体裁 叹为观止 散发 动人心弦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是《千里江山图》
B.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是《千里江山图》
C.《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
D.《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最长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答
18、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题材:文艺作品内容的主要材料,即一定社会生活的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由原文“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可见是讲画作的内容,故选“题材”。
第二空,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此处画作好到极点,故选“叹为观止”。
第三空,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进发:(车船或人的集体)出发前进。此处强调画作颜料散出的光芒,故选“散发”。
第四空,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故选“摄人心魄”。
故选A。
19、C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连贯的能力。
本语段主要介绍画作《千里江山图》的题材、章法、所用颜料,从而赞叹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所以第二段句首的陈述对象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我们”,故排除AB。
由句子的主谓宾搭配看,《千里江山图》是“卷轴画”,而不是“最长的”,排除D。
故选C。
20、这样符合人们欣赏画作的逻辑顺序,先是铺开画卷,再是“缓缓呈现”,然后是欣赏者的感受“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显得语言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改后没有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