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勒继承人的勋伯格曾经预言:马勒创作的作品属于未来。这个预言在今天__________了。马勒音乐属于未来的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他音乐的内容__________的精神重量,一是他音乐新的语汇__________的形式质量。在内容方面,马勒音乐对于当时流行的约翰·斯特劳斯的注重享乐的唯美圆舞曲的批判性,马勒音乐对于生与死的悲悯情怀,对于底层人残酷命运并将其推向生与死的边缘上进行追索和探究以及体验和表现,呈现出了今天新时代悲剧矛盾的投影,确实具有__________的预言的前瞻性,成为了今天人们对待现存世界心灵的一种精神资源和抗衡力量。
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的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就像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贝多芬是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一样,马勒是通往二十世纪音乐的桥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应验 振聋发聩 别出心裁 不可捉摸
B.印证 醍醐灌顶 别出心裁 不可思议
C.应验 振聋发聩 别出机杼 不可思议
D.印证 醍醐灌顶 别出机杼 不可捉摸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的到来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B.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C.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D.作为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一人,马勒结束了一个时代,为现代音乐的新人物勋伯格的新时代的到来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0.比喻具有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18.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应验:事前的预言或估计与事后发生的情况相符。印证:指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根据前文的“预言”,选“应验”。
第二处,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醍醐灌顶:即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根据语境“音乐的内容”“精神重量”,选“振聋发聩”。
第三处,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出机杼: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根据语境“音乐新的语汇”,选“别出机杼”。
第四处,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不可捉摸:意思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语境指马勒音乐的预言的前瞻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选“不可思议”。
19.D
20.(1)把贝多芬和马勒比喻成音乐的桥梁,突出了马勒在音乐上的成就之高,可与贝多芬并列;(2)把马勒比喻成音乐的桥梁,突出了他为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