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不少制造业企业正在升级数字化转型战略。有企业负责人坦言,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企业抵御不确定性的“挡风板”,从长远看也正在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推进器”。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危中寻机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提升至49.9%和43.5%。当前,数字技术融入业务场景,正在重塑众多传统产业形态。在生产车间,借助5G和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从“串行生产”到“协同制造”的转变,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地下煤矿,引入无人开采、智能装车等系统,可更好保障作业安全,提升开采效率……越来越多行业、企业,从数字化转型中寻找突破,不断延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空间。
实现数字化转型,需因企制宜。不同行业领城、不同企业类型,转型重点和实现路径不同,这决定了自身需求与发展方向也千差万别。企业数字化转型理应结合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探索适合发展要求的战略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应该看到,当前一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难题。这就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平台企业参与进来,帮助中小企业梳理需求,基于平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升级服务,从而更好地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数字化转型,需久久为功。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涉及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要素的系统性工程。过去,一些企业在转型时,更多关注技术新不新、工具强不强、某一环节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是否能在短期带来效益。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发展重点应转向数字化业务的覆盖面与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应更加关注管理流程是否集约、人才结构是否适配等,进而让数字化战略持续驱动企业发展。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应注重长期效益,唯有紧跟变革方向、瞄准技术前沿、科学谋划布局,才能在转型大潮中勇立潮头。
蓝图已经绘就,产业机遇涌动,以数字化转型实现发展蝶变,我们就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摘编自韩鑫《数字化转型需因企制宜久久为功》)
材料二:
应该看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些痛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不少企业认识不到位,缺乏方法论支撑。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更新,而且是经营理念、战略、组织、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需要从全局谋划。目前,多数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强烈,但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更多还是集中在生产端如何引入先进信息系统,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企业内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挑战,需要企业实现在全局层面的有效协同。
二是数据资产积累薄弱,应用范围偏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数据资产不断积累以及应用的过程,数据资产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依托,如何加工利用数据、释放数据价值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数据应用的感知阶段而非行动阶段,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链尚未构建。受限于数据的规模、种类以及质量,目前多数企业对数据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精准营销、奥情感知和风险控制等有限场景,未能从业务转型角度开展预测性和决策性分析,难以更好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尚不充分,应用空间重待开拓。
三是核心数字技术及第三方服务供给不足。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成本较高,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也缺乏有能力承担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数据运营等关键任务于一体,且能够实施“总包”的第三方服务商。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个性化、一体化需求。
四是数字鸿沟明显,产业协同水平较低。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低,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尽管有强烈的愿望,但受限于人力、资金约束,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中小企业间的数字鸿沟十分明显。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较为缓慢,行业覆盖面、功能完整性、模型组件丰富性等方面相对滞后,与行业内存在的数字鸿沟有较大关联。龙头企业仍以内部综合集成为主入口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产业链问业务协同并不理想,平台针对用户、数据、制造能力等资源社会化开放的程度普遍不高。
(摘编自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趋向、挑战及对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不断延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空间,越来越多行业、企业,从数字化转型中寻找突破。
B.过去一些企业在转型时,更多关注的是短期效益,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应更关注长期利益。
C.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强烈,但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高层管理者间难有共识。
D.我国企业间数字鸿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缓慢,行业覆盖面等方面相对滞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化转型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抵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可以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B.一些平台企业只有凭借其经验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才有可能更好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C.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是全方位变革,需要从全局谋划,这要求我们不应从组织、运营等小处进行变革。
D.企业要想更好地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需要跳出精准营销、舆情感知和风险控制等场景的限制。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组织重塑,部门之间数字化转型的职责和权利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的配套考核和制度激励。
B.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市场上的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业务服务商良莠不齐,缺乏行业标准,选择难度较大。C.许多企业底层设备层和过程控制层无法互联互通,形成“数据孤岛”;外部数据融合度不高,无法及时全面感知数据的分布与更新。
D.调研显示,有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谈论数字项目的巨大潜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能看到社会上真正的变革。
4.材料一为了论证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和意义,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某企业想要数字化转型,打算在短期内快速见到成效。你同意该企业的做法吗?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6分)
答
1.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A项,“为了不断延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空间”错误;C项,应是“多数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强烈”;D项,“主要表现在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缓慢,行业覆盖面等方面相对滞后”错误。
2.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要求我们不应从组织、运营等小处进行变革”推断错误。
3.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材料二从企业认识、数据资产、服务供给、数字鸿沟方面谈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A项是企业认识问题,B项是服务供给问题,C项是数据资产问题。D项是大众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4. 参考答案
1举例论证,举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等例子,有力地证明了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2 比喻论证,用“挡风板”“推进器”比喻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二段论述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方法。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5. 参考答案
不同意。理由:1 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2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需要企业实现在全局层面的有效协同。3 数字化转型当前面临数据资产积累薄弱、应用范围偏窄、核心数字技术及第三方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需要时间解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