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发表的《体育颂》,结尾就讴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使人“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是要创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并“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顾拜旦还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他还强调比名次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审慎”“勇敢”和“高贵”。在《体育颂》中,顾拜旦又重申了他的理想:“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奥运会上的“马术”就与“御”有关,广义地说,赛车运动,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的“御术”。在传统社会,“御”和“射”都是很重要的职业技能,比如驾驭战车,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定是“士”的必备技能。在弓箭作为常规武器的时代,“射”是体现一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重要标志。同时,“御”和“射”也不断从职业行为中分离并被仪式化,成为重要的礼仪活动。《礼记·礼运》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
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比如《礼记·内则》中说:“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负之。宰醴负子,赐之束帛。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说的是国君之子出生之后,作为礼官的弓箭手要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国君之子志向远大。
“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射”这一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礼记·射义》中说:“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的仪式十分隆重,其挺直的身体形态和内心的专注,都是君子之仪表和内心状态的写照。而持弓时要审慎和沉稳才能让箭射中目标,这个过程也是君子动机和目标完美结合的体现。
“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为接近的,是对于“竞争”和“谦让”关系的描述。作为教育家的顾拜旦十分重视将体育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他因为古代奥林匹克遗址的发掘而萌发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传统的念头,并付诸实施。
(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拜旦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其目的是希望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类和谐共生、社会和平。
B.体育运动能够塑造人格,其关键是培养人们的竞技精神,竞技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C.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射礼”,是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在礼仪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D.“射”的仪式本身和持弓矢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君子的德行和仪表以及射箭的动机、目标的完美结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选用《体育颂》《奥林匹克宪章》的语句,是为了论证奥运精神中包含“人类和平”精神。
B.文章引用顾拜旦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招待会上的讲话,有力地论证体育对人格塑造的作用。
C.文中从第5段开始,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强调“射”在儒家传统中比“御”更加重要。
D.文章说“射礼”与奥运精神最为接近,有助于人们体会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共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体育运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服务。
B.顾拜旦的思想和儒家教化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希望能通过体育培养健康的人格。
C.春秋时期能体现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射”被仪式化后在众多礼仪活动中担负着重要功能。
D.顾拜旦将体育纳入现代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竞争”,去认识并正视社会的残酷。
答
1.B 【解题思路】曲解文意。由原文第2段“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可知,体育运动的竞技过程比结果重要。
2.C 【解题思路】“对比论证”说法有误。相关文段中运用的是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
3.B 【解题思路】A项,曲解文意。根据第1段“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且的理想”可知,“推动体育运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发展服务”只是顾拜旦的“理想”,而非“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终目的”。C项,“春秋时期”说法错误。根据第4段的可知,“射”在“弓箭作为常规武器的时代”是体现一个人战斗技能和勇气的重要标志,不独在“春秋时期”。D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竞争’ ,去认识并正视社会的残酷”于文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