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放鹤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之巅,飞檐丹楹,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

2022-02-07 21:45超越网

放鹤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之巅,飞檐丹楹,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放鹤南北长约10米左左其名源于张山人养工两他、在放因场得名。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苏轼常常带着宾客、僚吏到放鹤亭来饮酒作赋。张山人“提壶劝酒”,也“惯作酒伴”,苏轼屡次大醉而归。苏张风雅和云龙山景相互映衬,       ,对联“耸山颠,环烟霭,主读客饮东麓一亭翼;立坡田,翔云表,朝纵暮回西缺双鹤飞”可解其妙。
鹤,乃古代贤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之美谈,再有张天骥隐居之不仕之名。苏轼曾写过一篇《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       的迷人景色外,还呈现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       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18.依次填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质朴优雅   相辅相成   变幻莫测   超世绝伦
B.古朴幽雅   相得益彰   变幻莫测   超凡脱俗
C.古朴幽雅   相得益彰   变换莫测   超世绝伦
D.质朴优雅   相辅相成   变换莫测   超凡脱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
B.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
C.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右,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
D.放鹤亭南北长10米左右,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
2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对联的构成。(5分)


18. (3分) 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质朴优雅”,朴实,优美雅致。“古朴幽雅”,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清静而风景优美。
此处语境结合“飞檐丹楹”可知,放鹤亭有古代的风格,风景优美而清静,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古朴幽雅”。
第二空处,“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此处语境是指苏张风雅和云龙山景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相得益彰”。
第三空处,“变幻莫测”,形容变化复杂,使人无法预测。“变换莫测”,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此处语境是指云龙山的迷人景色变化复杂,使人无法预测,所以应该用成语“变幻莫测”。
第四空处,“超世绝伦”,超过世人、同类无可比拟。“超凡脱俗”,超脱凡俗。形容非常高洁,不沾一丝庸俗之气。
此处语境是指塑造了一个非常高洁,不沾一丝庸俗之气的隐士形象,所以应该用成语“超凡脱俗”。
19. (3分) D(“约”与“左右”重复;“其名源于”与“因而得名”重复)
20. (5分)①字数相等:上下句都是15字;②结构一致(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例如“耸山颠”与“立坡田”都是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结构;③词性相同:如动词“耸”对动词“立”;④仄起平收:“翼”为仄起,下“飞”是平收;⑤内容相关:描绘内容与放鹤亭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