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创举,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但是,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 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浑然天成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 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 ,否则,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 的印章。所以说(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浑厚 不可或缺 泾渭分明 引人入胜
B.淳厚 无可比拟 大相径庭 引人入胜
C.浑厚 不可或缺 大相径庭 别具匠心
D.淳厚 无可比拟 泾渭分明 别具匠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也影响到作品的内容
B.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C.不仅印章的好坏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D.不仅印章的好坏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也影响到作品的内容。
答
17、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浑厚”强调天然、实在的表现,不仅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的风格,有书面化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淳厚”着重指宽厚、厚道,只用于形容人。
此处形容“墨色”,应用“浑厚”。
第二空处,“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较的。此处是说印章无法替代,应用“不可或缺”。
第三空处,“大相径庭”指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结合前文“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说明不能相差太远,应用“大相径庭”。
第四空处,“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引人入胜”指引人或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此处形容印章与众不同,具有巧妙构思,应用“别具匠心”。
故选C。
18、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缺少宾语中心语,“印章的使用”是种“方式”,而非“补救”,应在“补救”后面加“方式”,排除BC;第二处,“演变成”与“作用”不搭配,应改成“具有了……的作用”,排除D。
故选A。
19、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不仅……也……”表递进关系,““也”后面的程度更深,应先“影响到作品的内容”,然后再“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排除AD.“印章的好坏”是整个句子的主语,谓语是“影响”,即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印章的好坏”应该放在关联词语“不仅”的前面,排除C。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