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浅析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正义》阅读答案

2021-11-30 09:16超越网

生态正义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现有的生态正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领域,对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享有和环境责任的担当、环境善物和环境恶物的合理分配关注较多,而对生产领域的正义研究较少。奥康纳提出了生产性正义,但他没有深入展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共同构成一个总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对于生态正义,理论界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人类社会内部的正义,指所有人在享有生态利益和承担生态责任上应该受到公平对待,包括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生态利益和生态责任上的分配正义。二是人与自然之间展开的正义,指人类将正义概念适用于自然,要求人对自然享有的生态利益和承担的生态责任对等。三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正义,包括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种际正义,即同时代的人与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生态利益和生态责任上的公平对待。第一个概念与“环境正义”同义,指人际领域的分配正义。第二个概念是狭义的,与“环境正义”相区别,指人与自然之间的正义。第三个概念是广义的,指人与人、人与自然在生态利益和生态责任上受到公平对待。
本文所指的生态正义,是指在承认人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基础上,人类给自然以应有或应得。生态正义的本质内涵有两个:平等和应得。生态正义,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应得”。这里的平等,首先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在生态利益的享有和生态责任担当上的平等。在人与人之间,帕菲特的平等原则是:“如果一些人的处境比其他人更差,这本身就是坏的”。在人与自然之间,当人把自己放在与自然平等的地位上,同样可以考察人类在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自然的处境是否比人类更差。如果由于人类违背地位平等的原则,没有给自然以应有和应得,造成了自然的处境比人类更差,人类的行为就是不正义的。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性生产实践,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要实现人对自然的正义,应以物质性生产实践为基础。
以物质性生产实践作为生态正义的基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物质性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从人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形成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植根于人的生产实践。
那么,生态正义如何实现?生态正义的基础在劳动,劳动的生态化是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
劳动的生态化,指人类在遵循平等原则的基础上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信息和能量变换的过程。
人类首先要承认大自然与人类享有同等的权利。恩格斯曾经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有从大自然获得物质、信息和能量维持自己的生存的权利,大自然也有生生不息的权利。人类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负担加之于自然,大自然也将保持自身的完整、稳定与美丽的责任托付给了人类。权利的享有与责任的分担是对等的,人类对自然享有怎样的权利,就应该承担对自然的同等义务。自然对人类承担了多少义务, 也应该享有对等的权利。认为自然界没有能力主张自己的权利,那是人类的狂妄。自然界脆弱不堪但又强大无比,人类对自然过度的掠夺和污染,所带来的是大自然的千疮百孔,大自然遂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来警示人类在物质交换中要遵循平等原则。
生态正义的实现,本质上是在生态劳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权利和义务交换的公平合理,追求的是生产性正义。奥康纳是非常推崇生产性正义的,他认为,“在资产阶级思想中,‘正义’是指事物的平等分配,而不是指事物的平等生产”。分配正义由于“以财富和金钱的增长为前提”、“既不科学又无可操作性”、“属于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正义”,因而“带有一定的反生态性”。奥康纳主张以生产性正义来取代分配正义。奥康纳所理解的生产性正义,就是生态学社会主义,关涉于生产和积累的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的生产,或者说,关涉于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奥康纳所提出的生产性正义概念,把人类关注正义的目光由分配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强调生产过程要做到“消极外化物最小化”“积极外化物最大化”,要“抑制我们的需求,让需求最小化”。在劳动的过程中,要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生产绿色产品,这些诉求跟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正义理念是内在契合的。劳动的生态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信息、能量的公平交换。从理论上讲,只要人类从自然界得到的环境利益和对自然界承担的环境责任能够持平,我们的行为就是正义的。但在人类对自然欠下了沉重的生态债的今天,人类的生态责任与生态利益的天平必须向自然倾斜,人类要为自己以往的盲目付出代价。我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应该对自然索取更少而付出更多,这是对物质变换公平原则遭到破坏的一种救济和补偿。
(节选自《浅析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正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有的生态正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享有和环境责任的担当、环境善物和环境恶物的合理分配的正义等方面。
B.人类社会内部的正义,即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生态利益和生态责任上的分配正义并不是生态正义。
C.生态正义的本质内涵有平等和应得,而“平等”是“应得”的基础,如果没有给自然以相应的应有和应得,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正义的。
D.生态正义的实现,追求的是生产性正义,而劳动的生态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信息、能量的公平交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指出应该以物质性生产实践作为生态正义的基础,属过渡性论述,是为了论证劳动的生态化是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
B.文章引用恩格斯的警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调大自然拥有生生不息的权利,人类的劳作行为是危险的,从而也是不应该采用的行为。
C.文章由生态正义研究的现状引出当前对生态正义的几种理解,然后指出生态正义的基础,最后论述了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
D.文章大量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有直接引用,有间接引用,有原文引用,有改造性引用,有单独引用,有对比性引用,论证严密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奥康纳对生产性正义的讨论没有深入展开,但他的理论在生态正义的研究领域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B.奥康纳的生态正义概念中对自然关系的诉求跟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正义理念是内在契合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C.从理论上说,如果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的索取少于对自然的付出,同样也是不符合生态正义的。
D.因为劳动的生态化是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所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必然会要求以物质性生产实践作为生态正义的基础。


1、B
2、B
3、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