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 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焊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 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 地升高壮大的呢?
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又恢复了原状。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在人们歇息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整合、磨砺、凝聚。每日每夜,风都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朽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历在目 千篇一律 泾渭分明 浑然天成
B.历历在目 千姿百态 泾渭分明 浑然一体
C.念念不忘 千姿百态 轮廓分明 浑然一体
D.念念不忘 千篇一律 轮廓分明 浑然天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且与上文衔接不好,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沙子被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又将它们重新整合、磨砺、凝聚
B.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又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
C.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沙子被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又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
D.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又将它们重新整合、磨砺、凝聚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18.C 第一处:念念不忘是时刻思念着,不会忘记;历历在目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物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文中想表达的是自己心中一直挂念鸣沙山,所以选“念念不忘”第二处:千姿百态是指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非常丰富;千篇一律是形容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完全按老一套,没有任何变化;文中作者想表达自己想象的种类丰富,所以用“千姿百态”更合适。第三处:轮廓分明是词语,一般形容人的脸五官清晰,有立体感;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作者在这儿把鸣沙山当作人来写,强调它的“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用“轮廓分明”更合适。第四处:浑然一体的意思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浑然天成则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文中作者强调沙子聚合与上升的整体性,用“浑然一体”更合适。
19.B
20.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2分),②把鸣沙山比作是风手中的雕塑作品,把风聚拢沙粒并保持鸣沙山原状的过程当作人“不知疲倦地雕塑”来写(1分),③赋予风以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力量的赞叹和敬佩(2分)。(评分参考:修辞手法每种1分,有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