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读传家",即既要有"耕"来维持家庭生活,又要有"读"来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如此,农耕历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磷礴的歌诀从远古吟咏而来。早在先秦时期民间流传的《击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描述了乡村闾里人们击打土壤,歌颂太平盛世的情景。民间流传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艰辛不易。北周庾信亦有诗为证:"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民黎",
体现了文化在衣食温饱解决之后的重要意义。"(▲)",刻画了读书人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 ;同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8.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徐悲鸿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我国拥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19.文中括号内填入的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D.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20.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30字)(3分)
答
18.(3分)B(A项,强调;B项,引用;C项,特殊含义;D项,特定称谓)
19.(3分)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意思是:早些时候只是普通的农田村夫,晚些时候却登堂入室,成为天子臣下。出自高明的《琵琶记》,原文:"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20.(3分)示例∶中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创造了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
评分建议∶超过字数的得0分。字和标点占一格的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