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2021-11-10 22:08超越网

材料一: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赫尔岑都著文赞扬《猎人笔记》,他们把《猎人笔记》的问世看作文学界的重大事件。
《猎人笔记》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它的思想价值,但也离不了它独特的形式。俄罗斯农民真实美好的形象之所以被描写得这样动人,与“笔记”这种轻便灵活的形式和精练活泼的语言不无密切关系。别林斯基当年就对屠格涅夫说:“这是您的形式。”不过,关于《猎人笔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裁,俄罗斯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论的。有人说它是随笔,有人称它为短篇小说,有人干脆把它叫“随笔故事”。
如果仅就题材而论,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坛,上,以狩猎为题材的随笔并不少见。可以说,《猎人笔记》并不是屠格涅夫的发明。不过,屠格涅夫突破了当时流行的“随笔”单纯知识性、娱乐性的格局,非常自然甚至看似漫不经心地把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即农民问题引进了这一题材,从而使得他的《猎人笔记》既保留了一般“随笔”那种浓郁的地方风情,又包含有严肃的社会问题。这种对旧形式的借用和改造,既取决于作家的进步立场,也取决于他的艺术情趣和才华。
从叙事的角度看,《猎人笔记》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围绕一个主要的故事展开。在有关人物和情节的叙述中,作家有时还采用了相当多的描写,甚至是细致的描写。屠格涅夫发挥了他“猎人”的感受力和观察力的作用。就叙述的细致性和描写的精确性而言,《猎人笔记》远远超过了作家以前的诗歌创作,也不亚于他后来的长篇小说。可是,在《猎人笔记》中,对有关情节和人物的叙述与描写,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对生活本身的再现,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明显,或者说性格塑造还只是处于一种“自然形态”。所以,与其说它是“短篇小说”,的确不如说它是“随笔”或“随笔故事”——就塑造人物性格这一点看,《猎人笔记》不但远不如作家以后的小说创作,甚至还不如他以前的诗体短篇小说。俄罗斯学术界关于《猎人笔记》的体裁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性格塑造”这一点展开的。准确地说,《猎人笔记》是用优美的散文写成的故事,它还不能称作“短篇小说”,虽然其中也有某些典型化手法,但典型化还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虽然,在俄文中“短篇小说”和“故事”都是一个词,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这二者之间是有明显界限的。
屠格涅夫在民主精神、人道感情和真诚善良的天性的驱使下,以其诗人的天才和“猎人”的阅历,真实地描绘出一幅幅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画卷,显示了生活的发展趋势,否定了违反人道、违反自然的社会制度。作为反映这一生活内容的载体,“猎人笔记”也成为一种屠格涅夫式的“随笔”,它以“数学般精确”的描写和浓郁的抒情色彩拓展了一般随笔的范围、功能和意义,甚至随笔这一体裁,也因《猎人笔记》的问世而提高了它在各类文学体裁中的地位。
《猎人笔记》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从某种意义上说,《猎人笔记》的成功与其说是屠格涅夫文学天才的结果,还不如说是艺术方法和时代要求使然。
(摘编自朱宪生《“笔记”——一种独特的形式》)
材料二:
在《猎人笔记》中,我们既可看到屠格涅夫长于写景,也可看到他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非凡功力。
首先,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例如《总管》中的侍仆菲多尔因一点小过失(忘了给主人热酒),主人佩诺奇金便低声下令要惩罚他,这一细节就暴露了这位地主对待下人的冷酷无情。其次,善于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作品开篇便以两个聪明可爱的农民霍里和卡利内奇与平庸可笑的地主波卢特金作了强烈对比,一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善于运用动物形象去比喻人物的性格。例如把那个胆小窝囊、一见到上司便浑身发抖的涅多皮尤斯金比喻成“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把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那位有心灵创伤的妻子比喻为“被猫抓伤了的可怜的黄雀”等。这些手法让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节省了大量笔墨,同时又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屠格涅夫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总是那么简洁、明快、清新、优美。
屠格涅夫不止一次地表明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把“准确而有力地再现真实”视为自己的“莫大幸福”。托尔斯泰也称赞屠格涅夫创作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它的“真实性”。
但是屠格涅夫并不满足于描写生活的真实。在他看来,“把生活提高到理想”状态才是艺术家的崇高使命。当然,所谓提高并不是人为的随便拔高,也不是把现实生活加以任意的美化,而是要求作家从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事物方面去提炼自己的材料。换言之,就是要从生活的散文中看到生活的诗意。法国作家德·沃盖说:屠格涅夫的才华“正好表现于保持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惊人的匀称,每个细节都停留在现实主义的领域……而整个说来却飘浮在理想的领域”。法国作家莫洛亚则干脆地称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为“诗意的现实主义”。用这个词来评价《猎人笔记》的创作风格也是恰如其分的。
(摘编自张耳《<猎人笔记>试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聚焦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又以独特的形式、精练活泼的语言去描绘人物形象,这是《猎人笔记》成功的关键。
B.屠格涅夫首创以狩猎为题材的“笔记”体裁,创作了《猎人笔记》,这在当时俄罗斯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C.《猎人笔记》借助“猎人”的感受力和观察力,细致、精确地对有关人物和情节加以叙述和描写,再现生活。
D.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既展示了自己在写景方面的才华,又显露了他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非凡功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学批评这个角度来看,散文化的《猎人笔记》称作“短篇小说”或“故事”都是可以的。
B.作家能够像《猎人笔记》一样顺应时代需求,采用合适的艺术手法,就可以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C.善于运用某些手法去刻画人物形象,如对比、比喻等,作家就不必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物性格。
D.《猎人笔记》描写了生活的真实,又把生活提高到理想的状态,呈现出“诗意的现实主义”风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猎人笔记》是“随笔故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侧重于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强调情节的生动性。
C.选择现实问题作为题材,人物性格塑造较少虚构。
D.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借一斑以窥全豹”。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别林斯基为什么对屠格涅夫说“这是您的形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1. 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
寻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B项“屠格涅夫首创以狩猎为题材的‘笔记’体裁”错,原文说“《猎人笔记》并不是屠格涅夫的发明”,可知“笔记”体裁并不是屠格涅夫“首创”。故选B。
2. 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最后分析选项各句子间的关系,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A项“散文化的《猎人笔记》称作‘短篇小说’或‘故事’都是可以的”错,原文说“在俄文中‘短篇小说’或‘故事’都是一个词,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这二者之间是有明显界限的”,原文只是说俄文的“短篇小说”和“故事”是一个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混同起来;B项“就可以创作出成功的作品”错,原文说“《猎人笔记》的成功与其说是屠格涅夫文学天才的结果,还不如说是艺术方法和时代要求使然”,作品只是分析在《猎人笔记》成功的原因,但不能因此推断他人是否可以成功;C项“作家就不必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物性格”错,原文说“这些手法让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节省了大量笔墨”,“节省了大量笔墨”只是说明运用某些手法的好处。故选D。
3. 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既要从原文寻找能支撑题干所涉及观点的语句,又要分析各选项的内容,并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分析。A项是小说的特点;B项讲的是故事;C项讲的是“随笔故事”题材方面的特点;D项是关于小说作品中人物刻画。根据材料,作者认为《猎人笔记》是“随笔故事”而不是小说,关键在于:《猎人笔记》人物“性格塑造还只是处于一种‘自然形态’”“虽然其中也有某些典型化手法,但典型化还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即人物形象塑造较少运用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技巧——虚构。故选C。
4. ①引用论证,引用法国作家德·沃盖的话来证明屠格涅夫的作品既真实又不乏诗意;
②举例论证,列举《猎人笔记》中的具体作品和人物,证明《猎人笔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知道有哪些论证方法。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材料二运用的论证方法比较明显。
5. ①采用“笔记”形式,打破了“随笔”单纯知识性、娱乐性的格局;②拓展了写作
题材,融入了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③与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品不同,他极力再现生
活原貌;④叙述细致,描写精确,既真实又充满了诗意。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