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会议指出,这次机构增设充分

2021-10-25 14:52超越网

材料一: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会议指出,这次机构增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关怀,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要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打造成更具人民情怀、更具法治思维、更具工作策略的司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21年6月15日)
材料二:
暑假将至,校外培训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据媒体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 15家有违规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站在教育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格局下,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仅有利于清除校外培训功利化等乱象,也有利于净化教育环境,推进依法治教。’
近些年,校外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广告过虎宣传、私设校外等级考试干预公办学校招生等.加剧了社会焦虑。显然,教育培训是造成我国养育成本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恰恰是落实“三孩”政策、提升国民生育意愿的积极举措。刹住校外培训的不良风气,短期内可以降低教育和养育成本,成为刺激生育意愿的强心剂。
(摘编自赵阳《治理校外培训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中国教育报》2021年7月9日)
材料三:
5月,中央深改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传递出此轮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产业化”。可以预见,校外培训业将面临新的局面。《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也需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 “公益性” “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
(摘编自李丹《“双减”释放教育去产业化信号》,《经济日报》2021年8月1日)
材料四:
近日,中办、囯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減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统筹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另一方面,要求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人民日报》2021年8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五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教培机构出现迅猛的发展态势,2019年民教培机构学校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
B.经历了几年相对平稳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我国民办教育培机构学校数量、教职工人数和在校生呈逐年增长态势。
C.2016年以来,有关民办教培机构多个统计数据显示,其培训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的数量增速都有一定的起伏。,
D. 2019年和2018年相比,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教职工、专任教师和在校数同比都有增加,且增速相对有所加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一项是(3分)
A.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设立,推动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
B. 教育部成立新行政机构为了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出台侧重监教培机构的经营活动,二者指向根本不同。
C.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旨在净化教育环境,推进依法治校,从而降低养育成本,落实“三孩”政策。
D.教育部新监管司的设立和国家市场监售管理总局的监管处罚,有助于校外培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格局下规范发展。
6.媒体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解读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4.C(民办教培机构培训学校的增速几乎是直线上升的,没有“起伏”)
5.D(A 因果倒置,B“主要为了......”和“根本不同”错误,C“旨在......降低养育成本,落实“三孩”政策”错误,这只是一种客观效果)。
6.①《经济日报》侧重报道国家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产业化”和非营利性定位。
②《人民日报)侧重报道落实《意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教育良好生态,统筹服务国家战略。(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解读《中国教育报》,不给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