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数字技术催生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在给这个

2021-10-11 17:15超越网

材料一:
数字技术催生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在给这个时代文艺精品的创作带来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文艺精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成果,它滋润人们的心灵世界。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重新塑造着文艺的创意创作、生产消费、传播接受和鉴赏评论,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条件。
数字时代的来临,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让我们在数字化情景下与之再次相逢,并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前段时间,央视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以弹幕版形式亮相视频网站,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观剧热潮。视频网站、弹幕观剧的加入为数字时代文艺精品传播提供了范例。再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让荣获“文华大奖”“梅花奖”等重要奖项的优秀之作以及各剧种的保留剧目,借助网络平台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更不用说,“数字敦煌”“云端国博”等项目为民族艺术瑰宝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各地美术馆举办的网络美术展书法展,无不展示着传统文艺精品在数字化时代的持久生命力。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精品不会过时,数字技术赋予文艺精品更多样的打开方式,为大众走近文艺精品搭建新的桥梁。
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和艺术手段、传播和欣赏方式、审美和接受心理,更孕育和催生着新的文艺精品。文艺精品之精,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创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于以时代的方式捕捉、表现和丰富属于自己时代的美。数字时代的文艺精品应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特性,更应契合这个时代的美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反映和呈现社会生活,遵循当代语言语法,彰显时代精神气质,让人领略到人类文明行进到数字时代的新风景。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数字时代文艺创作提供无限可能。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机共演的银幕、人机共舞的舞台正在出现,这些文艺现象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充满生气和新机,必将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
数字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美学变革。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给数字时代文艺精品的产生准备着美学基础。央视春晚节目《蜀绣》,把全息投影技术运用于舞美,令人耳目一新。数字技术赋能舞台美术,使之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舞台美学提供了新经验。同样,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作品画面更加清晰精致、音响效果更加立体震撼、视觉特效更加逼真华丽;相比于演员表演、实景拍摄等而言,影视后期制作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内容和手法,拓展了美学空间。而依托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自由放大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缩小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诉求的变化。总而言之,在“逼真感”“即时感”“互动感”“沉浸感”等数字时代耳熟能详、亲身体验的新感受背后,是一种喷薄欲出的新美学。
面对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文艺创作应该跟上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前进的步伐。在充分发挥新媒介新技术优势的同时,把数字技术所给予人们的独特感受,变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入作品内部,体现到叙事逻辑、情节冲突、人物塑造、场景营构等各个方面,将奉献出受众喜闻乐见、又具有长久价值的精品力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技术与新美学造就新精品》)
材料二:
如果把20世纪初期“美育”概念在中国的兴起视为现代美育意识的一次觉醒,那么在当下艺术大众化、生活化趋势下,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推动美有意识的再次觉醒,而且这一次觉醒更加自觉和主动。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手机网民7.88亿。对于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而言,网络不仅构成表层、世俗意义上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与沉浸其中之人的心理状态、趣味爱好、思想情感紧密结合。在这个被网络改变的世界中,网民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网络强烈的交互特性和参与感,改变着传统的美育关系,拉近乃至消弭美育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促使最广泛的社会成员主动唤醒自己美的意识并自塑为美育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心灵解放。
不过,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空间里美的标准有时会陷入模糊,恶搞经典、戏谑传统、抹黑英雄、解构历史、消解神圣、拒绝崇高,以及语言暴力、格调低俗、简单复制、娱乐至死,片面追求消费快感和感官刺激等都对美育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正视和解决,则有可能使人在消极审美体验的长期积累下,以丑为美,趋丑避美。因此,互联网时代美育同时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价值引导、人文关怀、审美启迪等方面的正向作用,创造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清朗生态。
(摘编自胡一峰《构建互联网时代美育新格局》)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技术塑造着创意创作、生产消费、传播接受和鉴赏评论,它为当今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条件。
B.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在数字化情景下,我们与传统文艺精品数字化的呈现形式再次相遇,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C.央视春晚节目《蜀绣》,把全息投影技术运用于舞台美术中,令人耳目一新,这说明美学变革必然依托技术进步。
D.网络能促使最广泛的社会成员主动唤醒自己美的意识并自塑为美育主体,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心灵解放的美育。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再次觉醒的美育意识是以艺术的大众化、生活化为前提,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支撑的第二次美育意识大觉醒。
B.“数字敦煌”“云端国博”等项目展示着传统文艺精品的持久生命力,说明数字技术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
C.作为传统文艺精品的央视老版四大名著剧集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观剧热潮,视频网站和弹幕观剧的加入是其主要原因。
D.虚拟歌手、虚拟演员、人机共演的银幕、人机共舞的舞台,虽显稚嫩却充满生气和新机,已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艺创作应该紧跟上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前进的步伐。
B.社会成员要拉近乃至消弭美育主体与对象间的距离。
C.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D.对网络上恶搞经典、戏谑传统等行为进行依法治理。
9.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C.“美学变革必然依托技术进步”表述绝对, 技术变革能带来美学变革,但美学变革不一定必须依托技术进步,它可以有其它变革途径,比如美学自身的变革。
7.D. “已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错误。原文为“这些文艺现象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充满生气和新机,必将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是将来时态,而选项变成了“完成时态”。
8.B. “社会成员……拉近……”错误。原文“网络强烈的交互特性和参与感,改变着传统的美音关系,拉近乃至消弭美音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是“网络强烈的交互特性和参与感”拉近……,选项张冠李戴。
9.①首先提出“数字技术给这个时代文艺精品的创作带来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②进而从数字技术为文艺精品创造新条件,呈现新形式,催生新内容,带来新思想四个层面论述其影响。
③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文艺创作该如何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