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 梦境定理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在梦中经历危机,包括战斗、被追杀、赤身

2021-10-05 16:21超越网

材料一
梦境定理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在梦中经历危机,包括战斗、被追杀、赤身裸 体、跳下悬崖、溺水等等,其实这是一种模拟行为,芬兰的认知心理学家安蒂认为,在人类的REM睡眠阶段出现类似模拟逃跑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行为遗留。进化心理学观点是,在梦中模拟逃跑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做梦的时候好比在夜间,而在夜间逃跑毫无疑问是最安全的逃跑时间,可以认为梦是一种适应进化威胁的过程,在梦境中模拟逃跑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脱离危机。
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曾进行一项实验,在白天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人造迷宫中,让它在迷宫中呆一整天,记录下小白鼠在不同位置的神经冲动状态,到了晚上小白鼠睡眠过程中,发现了小白鼠的神经冲动模式与白天接近,其实这是小白鼠在梦中回忆迷宫细节的过程,于是心理学家们得出结论,动物包括人类在梦境中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在梦境中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远超出白天。人类的记忆能力理论上没有限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大脑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是如何筛选的呢?在白天,你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新的人物形象、生活细节,显然我们无法完整的记忆,梦境则是一个回忆整理的过程。
上个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米奇森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极具争议的理论,人类做梦的本质是为了快速遗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很快忘记梦境内容,因为大脑会帮助你遗忘。他认为大脑可以看做一台电脑,在白天,我们的大脑接受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它对数据的处理方式是固定的,到了晚上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开始接受随机数据,而白天的处理方式不再适用,而只有通过梦境建立随机的处理方式,所以梦境具有随机信息处理功能,是大脑的关键程序,遗忘则是正确的执行过程。
研究梦境的心理学家哈德曼在讨论情绪学习过程中,提出了一个猜想,他认为,做梦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人类大脑对一些复杂情绪进行处理的过程,而梦境确实是一个比现实更加安全的地方,在现实不敢建立的连接都可以在梦境中实现,在我们看来梦境内容是妄想,其实是大脑具有防御性的决定,那么是否可以借助梦境这个特性来进行绝对安全的情绪治疗,梦境是一个缺乏压抑感,心理防御不足的场所,心理治疗也是最有效的。
材料二
梦境实践-四大梦的故事
庄生晓梦
庄子有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境逼真到让庄子忘记了本我,认为自己就是蝴蝶,在梦中他极力寻找自己这个蝴蝶到底在哪。结果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导致一时分不清到底自己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自己是蝴蝶梦见了庄周。
人世间真真假假,是非难辨,眼见也不一定为实。遇事沉着冷静,不盲信他人,不轻易下结论,不评判他人的好坏。坚定自己的内心,做最真实的自己。无愧于心,方能乐得逍遥。
黄粱一梦
唐朝道士吕翁碰见一个叫卢生的人。卢生抱怨自己壮志未酬,家境惨淡。吕翁拿来自己的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就能实现你的志向。”梦中卢生回家,娶妻中举,当上宰相,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生离死别。
醒来后发现是梦,十分急切。吕翁说:“人生所经历的辉煌,不过如此啊。”卢生郁闷许久恍然大悟:“这是先生你遏止我的欲念啊,我哪能不接受教诲啊!”磕头谢恩后离去。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辉煌也是一生,简单也是一辈子。身外之物终是浮云,与其追求外在,不如修炼自己的内里。少做那些虚幻不实际的梦,认清自己和现实,才能让自己活得轻松,活的自在。
江淹梦笔
江淹年轻有为,是一个有名的文学家。可是年纪大了之后,文章变得平淡无奇,甚至连连退步。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向他索笔,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顺手从怀里取出一只五色笔给他。据说自此之后,江淹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
有时候,梦是假的,事实却是真的。不论是才华也好,人情也罢,都有用完的那一天。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为感情注入新的基石,才能长久维护好家庭、亲戚和朋友,才能在社会中怡然自得。
南柯一梦
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人,生日那天喝得大醉,睡着了梦见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 洞中是“槐安国”,他娶了公主,出任太守,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来敌国入侵,家破人亡。淳于棼惊醒,原来是大梦一场。
人生有很多经历就像这南柯一梦一样,或空欢喜一场,或有惊无险。鲜花不会因为凋零就放弃绽放,我们也不能害怕没有结果就不去付出。你只管努力,惊喜一定就在来的路上。
材料三
梦境赏析

《梦》- 毕加索
画作简介:
创作《梦》之前,47岁的毕加索与一位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满、容貌美丽的17 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妙龄少女便成了毕加索的热恋情人和专职绘画、雕塑模特儿。在这一幅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中,画家既表现了少女肉体之美,也表现了他自己对精神和肉体完美结合的追求。
毕加索64岁时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这幅画作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灵与肉的最完美的体现。画面用线条勾勒女人体轮廓,并置于红色背景之前,肢体没有做分解,只是稍稍夸张的划分。色彩也极其单纯。《梦》与《镜前的女人》属于毕加索立体派和新古典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性——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
用荣格的一句话来说:“无意识的集合体。”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梦境中的模拟逃跑过程是行为遗留,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脱离现实。
B.人在做梦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回忆学习能力,让我们的信息筛选强度更高。
C.梦境是一个主动遗忘的过程米奇森提出的理论,指出梦境的本质是快速遗忘。
D.情绪治疗属于一种梦境幻想与现实交替的过程,此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生晓梦中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点明了人不可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B.黄粱一梦的故事告诉我们荣华富贵并不是长久的,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眼成空,常比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
C.江淹梦笔常用于比喻才思减退,如“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相近的词语有“江淹才尽”“梦笔生花”“江郎才尽”。
D.南柯一梦比喻世事无常,所有的荣华富贵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不需要执着于此,生活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一切荣誉可能瞬间即逝。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从诗的部分内容中体现全诗不能反映“梦情”的一项是(3分)
A.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
B.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李清照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柱一弦思华年。——李商隐
D.故国梦重归,觉来双垂泪。——李煜
4.从语文角度出发并根据材料三画作的解释,简要分析画作的含义。(4分)
5.古代人常云“梦境乃吉凶之兆”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这句话。(6分)


1.D
2.C
3.B
4.材料三的画作是作者毕加索为纪念自己与恋人女子的初次相遇所作。
通过此画作侧面突出了画家对恋人女子的深爱。
画作既表现了少女肉体之美,也表现画家自己对精神和肉体完美结合的追求。
同时此画以梦境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梦的纪念与鉴赏性,展现整体材料对梦的意义揭示,具有独特意味。
5.“梦境乃吉凶之兆”是指梦境既有危险性,但又有美好性。(1分)
危险性是指梦境中的危险性行为对现实的影响与对个人健康的危害,也指虚想而危害个人的前途。(2分)
美好性是指梦境中对模拟逃跑、回忆学习、快速遗忘与情绪治疗这些对人具有良好影响的作用。(2分)
此句是对全材料高度概括,深刻揭示梦境意义。(1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