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

2021-08-31 10:04超越网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__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饱经风雨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趾高气扬 饱经沧桑
C.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D.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风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18.D[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方兴未艾”不合语境,排除C项。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接踵而至: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到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趋之若鹜”不合语境,排除A项。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信心百倍:形容信心很足。胸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趾高气扬”不合语境,排除B项。饱经风雨: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生活  的磨炼。
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前者强调磨难,后者强调世事变迁,根据前文“历经劫难而不亡”,选用“饱经风雨”更符合语境,排除B、C两项。]
19.A(B、C两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B、D两项,“一致”和“共识”连用会造成语意重复;B项,后一分句“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语序不当。)
20.①分析对仗构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1分)上联“掌灯”对应下联“开卷”,上联“清影立”对应下联“暗香流”。(1分)上下联音韵相协(上下联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尾字仄起平收。(1分)
②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挑灯夜读乡土文化文章时的情态和由此而生的浓浓情味。(1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