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六畜之一的牛,原为野生。在距今数千年的陕西半坡和姜寨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中,均挖掘出牛的骨骼。牛在古代家驯后常用于耕田。《中华全国风俗志》载:“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官吏各执彩杖,击土牛,谓之鞭春。制小牛遍关缙绅家,谓之迎春。”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以示五谷丰登之意。
古代各类书籍记载了不少有关牛的故事,如战国时齐国的田单用“火牛阵”抗击入侵的燕军,《古诗十九首》载“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传诵至今。
从古至今,描写牛的诗俯拾即是。有的写得十分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比如清人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牛,平淡无奇,一生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地奉献,每一个蹄窝似乎都渗透着殷殷的血液和咸涩的汗浆,诗人们咏牛而不止于咏牛,写牛亦是写人。“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渴饮颍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这些诗句描绘了以牛为象征的劳动群众任劳任怨的辛勤刻苦和民生的疾苦。“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宋代王安石的这句诗是汗牛苦斗精神的极佳写照。宋代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传达了矢志抗金而遭降职流放的诗人对黎民百姓的深情厚爱和献身精神。
牛之精神发散深远。牛的丰富历史内涵,为我们解读时代精神,提供了深刻注脚。
(取材于吴树德的文章)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考古发掘显现,牛很早就被人类驯化了。
B.牛的习俗往往寄托了人们祈望丰收之意。
C.在古代诗歌中,牛都是正面光辉的形象。
D.牛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解读时代精神。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 甲 ),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 乙 ),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 丙 )。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应该怎样迎接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继往开来、开启新的航程,又该怎样去应对惊涛骇浪、行稳致远?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前进道路上,我们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个平凡的奋斗者,身体力行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精神的伟力一次次打开局面、赢得胜利。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精彩人生。“吃亏”书记李连成以“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为座右铭,三次创业带领村民横跨三产,让为民情怀照亮小康梦想。揽月“天团”在坚守中开拓创新,将中国人开拓创新的勇敢身姿起舞于深空探测领域,为探月工程赢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扶贫之花”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流淌着亿万奋斗者的勇毅与辛劳,汇聚着一股股“牛劲”。
历史和现实深刻警醒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居安思危。牛年再出发,我们惟有继续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态,继续保持不畏艰险、勇毅向前的韧劲,埋头苦干、踏实奋斗。
(取材于“学习强国”相关文章)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将“A老黄牛、B孺子牛、C拓荒牛”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一自然段甲乙丙的三个括号中。(只填写序号即可)
甲(_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
3.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分别解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意思。
材料三
细数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多都与野生动物有关:国家博物馆的陶鹰鼎、河南省博物院的妇好鸮(xiāo,意为猫头鹰)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等。它们既可能是崇拜的对象,也可能是生殖力、武力等人类欲望的化身。它们证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野生动物的角色曾何等重要,动物是参与人类历史进程的伙伴。
有虎形象的商代青铜器屡有出土,有学者研究认为,商人大量铸造有虎符号的青铜器,可能与当时的虎图腾信仰有关。出土于湖南的商代虎噬人卣(yǒu,古代盛酒器具,小口腹大)是其中的典型,有的学者认为虎瞪目张口对人作噬食状,有的学者则认为是以虎神为图腾的人,受到虎的保护,表现出“天人合一”“人物共处”的含义。不过,虎的“神性”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被人们现实的需求所取代。虎符是调兵的凭证,虎开始有了象征战争、勇气的含义,后来的“虎贲军”“虎头刀”也属此类。在愈加世俗化的宋元明清,虎的威猛又使它被赋予辟邪的功能,于是给幼儿佩戴的香囊和鞋子上有了大眼睛、小短腿的“萌虎”,也有人将虎威骨佩在身上。虎骨还被认为有壮阳健体的功效而入药,中药的需求使大量野生虎惨遭屠戮。
与威风凛凛的虎不同,妇好鸮尊长着两只大大的青铜“耳朵”,身材有些发福。妇好是商朝的女战士,当时猫头鹰是商朝的战神,所以要给死去的妇好陪葬这样一个鸮尊。小朋友也因为喜欢《哈利·波特》里面的猫头鹰海瑟薇而觉得这个古代的猫头鹰看起来“挺萌的”。从商代战神,到后世“凶鸟”、不吉利的象征,猫头鹰现在成为了孩子眼中的萌物。但事实上,大眼睛的“萌”是猫头鹰紧张状态下的应激反应。现在常有宣传猫头鹰可爱的短视频,会带来不好的观念,比如“猫头鹰可以当宠物养”,这给猫头鹰的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文物中的动物形象反映出形形色色的人类观念,不同时代的文物,可以映射出观念的传承与嬗变。如今,很多历史上中国原有的野生动物已经绝迹。文物镌刻下它们存在过的痕迹,也在唤醒公众对幸存的野生动物的关注。
(取材于杨凯奇的文章)
4.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普通人因为动物很“萌”,往往豢养动物,其实“萌”常常只是一些动物的生理反应,不了解就容易对动物造成伤害。
B.人类文化中“虎”型器物的造型变化,既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虎的不同理解,又展现了不同理解的演变过程。
C.中外人民对文学作品中和各种典籍中的动物形象,有时会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感受,有时却殊途同归,感受是一致的。
D.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逐渐淡出人类的视野,因而对人类的影响逐渐弱化。
5.文本三提到“动物是参与人类历史进程的伙伴”(画线的一句),请结合以上三个文段,具体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答
1.C.“在古代诗歌中,牛都是正面光辉的形象”错误,虽然材料没有涉及反面例子,但不可以主观推断,否则便是以偏概全。诗经中有的诗句(例如“日至夕矣,养牛下来”)只是把牛当作客观物象来写作,并没有作为正面光辉形象,可见选项的陈述过于绝对。
2. B C A
首先理解“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的特点或者象征比喻义,“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拓荒牛”精神就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中,拓荒牛象征深圳,具有勤勉、奋进、开拓、创新等含义。再结合文句“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确定甲处为“孺子牛”,结合“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确定乙处填“拓荒牛”,结合“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确定丙处为“老黄牛”。
故选BCA。
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身退,淡泊名利
功成必定有我:勇挑重担,勇于担当
4.D.“因而对人类的影响逐渐弱化”错误,结合材料三第一段“细数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多都与野生动物有关:……它们证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野生动物的角色曾何等重要,动物是参与人类历史进程的伙伴”,和结尾段“文物镌刻下它们存在过的痕迹,也在唤醒公众对幸存的野生动物的关注”,以及综合全文看,考古发现的文物对于人类了解历史极为重要,其得出的人文和科学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其所表现的野生动物的问题,也随之得以加强。
5.①动物的印记演变为一个民族的风俗,寄托了人们五谷丰登的愿望。②在文学作品中展示的动物风貌,是人类多层面的精神象征。③动物的特点,成为时代精神的有力表现。④文物中的动物形象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崇拜、传达了人类的欲望。⑤文物中的动物形象反映了人类不同的观念和观念间的传承。⑥文物中的动物形象引发现代人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和对环保等问题的关注。